馬踏屯村位于巖下鄉東南面,為鄉政府所在地轄區,東與麻江縣壩芒鄉接壤,南和本鄉鐵鎖巖村相連,西北面與昌明鎮相鄰,東北和都六鄉相交。全村土地總面積為56000多畝,有耕地12669畝,其中田5321畝,土7645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洋芋為主,309省道從馬踏屯村貫穿通過,是巖下鄉交通較為便利的村。
全村轄15個村民小組,15個自然村寨,全村有農戶692戶,總人口3143人,其中貧困人口760人,支部共有黨員70人,其中:女14人,35歲以下9人,60歲以上27人,大專畢業3人,高中8人,初中以下59人,生活困難黨員18人,是一個漢、布、苗民族雜居的行政村,少數民族人口(以布依族為主)點比例22.1%。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水稻、油菜、玉米、洋芋、養殖豬、雞等傳統種養業收入為主,2006年農民人均持糧不足200公斤,人均純收入不足1100元。馬踏屯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質地貌,海拔在1100—1600米之間。歷史以來,該地區人口稀少,遠離工業污染,水資源豐富,動植物多樣,至今境內原始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蓋率高達52%以上,生態環境好。境內有全了罕見的野生娃娃魚種群,是全了少有的娃娃魚陸佳棲息地之一。
今后發展途徑:充分利用地理資源優勢和豐富優質水資源優勢,以貴定錦江娃娃魚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養殖模式,不斷擴大養殖規模,使娃娃魚散戶養殖成為馬踏屯村一條助農增收致富之路。至2007年發展“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養殖娃娃魚來,馬踏屯村共發展娃娃魚養殖戶250多戶,養殖娃娃魚5000多尾,村內養殖娃娃魚的有場壩組、上下街組、河溝、谷堤、小寨等5個村民小組。2009年繼續發展養殖140余戶,養殖娃娃魚2800尾,2010年發展養殖130余戶2600尾,村內養殖范圍將發展有場壩組、上下街組、巖腳寨、河溝、谷堤、小寨、樟木樹、獅子營、小樂等9個村民小組,預計5年內累計發展娃娃魚養殖戶750戶,養殖娃娃魚15000尾,全村15個村民小組中除后山、小開田、馬踏屯村3個村民小組因海拔高,常年水溫較低不合適娃娃魚生長外,都發展養殖娃娃魚,使馬踏屯村成為名符其實的“娃娃魚之村”。同時帶動流水養魚業、娃娃魚產品深加工業及“垂鉤、賞娃娃魚、嘗娃娃魚”休閑觀光旅游業的發展,娃娃魚產業成為馬踏屯村致富增收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