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漣江村就是以前的地名上馬司,1956年組農業合作社,上馬司所轄改為場新初級合作社(當時上馬司沒有集貿市場至1960年)。根據國家的要求,1958年后又改稱為場新高級農業合作社。1964年建立人民公社后,改稱為赤土公社漣江大隊,1980年建制鄉鎮后,改稱為漣江村至今。
位于高鎮鎮東北面的漣江村,座落在漣江河畔,距鎮政府僅2公里,東與大壩鄉的山河村隔河相望、山坡相連;南與高鎮村、交椅村相鄰;西與貴州永安電機廠交叉居住;北與赤土村的高洞坡、抵下寨兩個村民組田土相連,而漣江河從北向南穿越漣江村轄區。
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5個自然村寨,由漢族、布依族、毛南族、苗族等民族組成412戶,共192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0人,少數民族人口588人,占總人口的30.5%,黨員38名。全要占地面積6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820.29畝,另有荒山草坡2000余畝,按現有人口數人均占有耕地為0.43畝。長年生產水稻、脫毒馬鈴薯、大蒜、蔬菜等農作物,其中脫毒馬鈴薯種植400余畝,產量100余萬斤,創產值60余萬元,大蒜種植200余畝,創產值60余萬元,早熟蔬菜200余畝,創產值90余萬元,水稻種植800余畝,產糧150余萬斤,人均口糧400公斤。
村轄區內主要礦產資源有:石灰石、清水河沙、鵝卵石、亮米石,還有待開發利用的河流水面3公里,荒山草坡2000余畝,空閑養豬場地15畝等。
歷屆村支兩委領導班子為發展漣江村經濟、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齊心協力、團結奮斗,做了很多讓群眾滿意⑸霞讀斕己悶賴墓ぷ鰨�
2000年度,被州委州政府授予“小康村”榮譽稱號;
2001年度,被鎮黨委政府評為“先進基層黨支部”、“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002年度,被鎮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支部”榮譽稱號;
2005年度,被鎮黨委政府評為“先進基層黨支部”、“秋種工作第一名”、“綜合考核二等獎”榮譽稱號;
2006年度,被鎮黨委政府評為“先進基層黨支部”、“綜合考核二等獎”榮譽稱號;
2007年度,被鎮黨委政府評為“秋種工作二等獎”、“人口和計劃生育考核二等獎”榮譽稱號;
2008年度,被鎮黨委政府評為“三評三創五好先進基層黨組織”、“秋種工作二等獎”、“綜合目標考核二等獎”榮譽稱號;
2009年度,被鎮計劃生育協會評為“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010年度,被鎮黨委政府評為“人口計生工作一等獎”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