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貴州省 > 畢節市 > 納雍縣 > 雍熙街道

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雍熙街道概況

[移動版]

雍熙鎮屬縣城所在地,地處東經105度20分--105度25分,北緯26度39分--26度48分,東鄰王家寨鎮,西連勺窩鄉和龍場鎮,南接張家灣鎮,北靠沙包鄉,面積115.6平方公里,居住16387戶60276人,均為漢、苗、布依、白、仡佬、彝、滿、侗、回、蒙古、穿青、菜等民族,1991年底建并撤前雍熙鎮僅轄十四個居委會、一個村、建并撤后并入了三十個村,一個居委會,現共轄三十一個村,二百七十二個村民組十五個居委會,五十個居民小組。

雍熙鎮建于1941年,在之前,清朝中葉,雍熙鎮(縣城)荒無人煙,后由于村民放牧踩出一塊草坪,因四周勞動群眾不滿土司的殘酷壓榨,橫征暴斂,自發在草(今電影院)前設立場集,由于場期逢“卯”故叫大兔場,到民國年間,大兔場改名宣化鎮,1942年又更名為雍熙鎮,取安樂繁盛之意,解放后,1953年撤消雍熙鎮,改名為城關鎮,歸城關區所轄,1957年,改撤消城關區,恢復雍熙鎮,1959年,又撤消雍熙鎮,恢復城關區,1981年12月,又恢復雍熙鎮,撤消城關區,1987年12月,雍熙鎮又分為雍熙鎮,城關區,1991年建并撤時保留了雍熙鎮,并交城關區的楊家營鄉、鬧地鄉、家貓鄉的果支、左翼河兩村劃歸雍熙鎮管理。

雍熙鎮地處高中低山緩丘地帶,由南向西南轉向,西南地勢較高,屬中高山地帶,特別是南面,屬高寒山區,常年為陰雨多霧天氣,中部、東部、北部為丘陵谷地,整個地形由南向東、向北傾斜,最高是海壩大箐,海拔2248米,最低點為北面麥子溝,海拔1326米,主要山坡有望哨坡、楊二貴、斗蓬箐,白泥箐、雷打坡、獅子山、老蓬坡等,主要河流有魚洞河、普哂河、野雞河、旮旯河、花魚洞河,有面積為3萬立方米的天然水塘一個,全年氣候溫和,漫涼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3度,年均降雨量1239毫米,無霜期258天。

全鎮以農業為主,有耕地29168.1畝,其中田12276.4畝,土16893.7畝,荒山草坡27000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洋芋、豆類等。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糧食產量在5840噸左右,豆類產量255左右,烤煙產量在16噸左右,為了解決吃菜難問題,1989年建起了以環城村、沙鍋寨村為主體的蔬菜基地,種植面積在4000畝,年產蔬菜2375號,1995年又建起了大棚蔬菜基地,全鎮畜牧業發展勢頭較旺,現有耕牛10684頭、馬1477匹、生豬存欄31650頭,山羊2080只,年肉類總產量達442多噸,鬧地、中寨、坐勒、果支四村有荒山荒坡17000多畝,是縣內大牧區之一,1994年地區牧科所在這里建立發展黑山羊基地,現已初見成效,,由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林木生長,除縣林場外,全鎮有林地25000為,家500余畝林地的鎮屬林場一個,村級聯護林場7個,共18650畝,種植的經濟林木有杉、松、化稿、木桐;果木有梨、蘋果、板栗、桃等,藥材有黃柏、杜仲、漆等,為了發展農業生產,全鎮修建了大海壩、苗沖、小河、小湖壩四座水庫,灌溉水渠30多公里。

雍熙鎮的市鎮建設在改革開放后發展較快,解放初期,全鎮只有600多戶3000余人,兩小條街,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全鎮人民的努力,雍熙鎮已成為一個新型城鎮,僅城區就有5732戶20000余人,街道路增至十八條,近幾年修建了環城路,農貿大街,居民的住房也由破木房、爛土墻房變成了磚瓦房,主街兩旁立起了黨政機關的辦公大樓、郵電大樓、銀行大樓、百貨大樓、電影院,形成了中華路商貿一條街,新街路小右傾商品市場,華納路飲食服務一條街,在農村、群眾住房也得到了改善和發展,磚木、磚混房屋比比皆是,解放前,雍熙鎮既無電,又無自來水,六十年代初,在楊家河修建了第一個小水電站,以后又修建了蔡家灣八一電站,之后又在雙水井村修建火電廠一座,在上級的扶持下,一九九五年與國家電網聯網成功,除縣城外,農村有23個村通了電,這給雍熙的工農業生產、群眾生活帶來了便得,促進了發展。此外,一些村也建起了小水電站,為了解決縣城飲水問題,一九六三年在大海壩水庫建成后,修建了八公里的人畜飲水渠,使縣城用上了自來水,以后,從鬧地安裝了十五公里的飲水管道,一九九四年杉木箐引水工程修通雍熙后,在雙水井白巖腳修建了水廠,從而解決了縣城及周圍部分村寨的飲水問題,近幾年,在國家的扶持下,相當一部分村和自然村寨也用上了自來水。

解放前,雍熙鎮不通公路,1957年納雍修建了畢納公路,以后相繼修通了納水線、大納線、織納線、納六線等四條公路,溝通了雍熙有22個村通了公路,在工業和鄉鎮企業方面,改革開放前,雍熙鎮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小廠礦、煤窯、改革開放后,在雍熙鎮建起了火電廠、復烤廠、電石廠、化工石、水泥廠、碳素廠、大理石廠、化肥廠、質巖磚廠、硅鐵廠、礦藏在雍熙鎮主要以煤為主,已探明的儲量在兩億噸左右,除集體、個體辦的21個煤窯(廠)外,雍熙鎮在石塊坡村黃家溝修建了一個年產3萬噸的煤廠。此外,雍熙鎮境內還有銅、硅石。

解放后,雍熙鎮的文教衛生事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在教育方面,解放前,僅有一所初級中學和兩所小學,今天發展到有完中二所,職業中學二所,教師進修學校一所,初級中學一所,公辦小學八年,民辦小學十九所,學生入學率達95%,衛生方面,解放前,只有一所破回診所,幾個中草藥醫生,至今,擁有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保健站、皮防站、防疫站、鎮衛生院等醫療保健機構,還建有農村衛生室五所,為了推行計劃生育,提高人口素質,嚴格控制人口過快增長,還建立了縣、鎮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

雍熙鎮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1935年4月初,中國工農紅軍二方面軍長征經過雍熙鎮北上,為了紀念解放納雍而犧牲的烈士,在現雍熙一小背后的小山坡上建有革命烈士陵園,供人們掉念和祭祀。此外,建于民國初年的“百歲碑”種于清朝中期的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貓小桂花樹,以及鬧地村大神土司城堡遺址等都具有文化考古價值,永豐村徐家寨已有白余年的砂棠欖大神樹也是有名的景觀,徐家寨大神樹上往有白鷺,最多時達上百只,最少時也有十多只,成為一自然景觀,大海壩水庫建成后,今天已成為人們春天進行春游的地方,城在旮旯河上,有瀑布從山頂飛流直下,形成自然景觀,有清名士羅星燦任詩贊賦,以前雍熙鎮廟宇較多,有名的有文昌閣、財神閣、地母廟、山王廟、黑神廟、三楚宮、萬壽宮、觀音廟、乘龍寺、壽福寺等,這些廟宇大都已經毀壞不存,僅有文昌閣遺存,此廟修建于清光緒十年,工藝精湛,1986年撤建電視差轉站后,有人在電視天線座碑上留有詩文作紀念,1995年在政府的批準下,由群眾自發集資在雍熙公園(猴子巖)修建大雄寶殿。

雍熙鎮下轄的村民委員會

(共計31個)

貓場、后寨、石板河、沙鍋寨、黃包包、木井、果支、左翼河、環城、河尾巴、海壩、友誼、苦李河、龍井、木蘭、高原、岔河、高坡、雙水井、楊家河、余家巖、經營、永明、永豐、燎原、興隆、中寨、鬧地、坐勒、浪廠田、石板坡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中文字幕第5页 | 最新国产极品高清在线看 | 尤物在线视频国产区 | 精品国产经典三级在线看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ⅴ日本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9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