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笙藝術鄉后山,擁有72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山川秀麗,景色迷人,森林面積46301.2畝,覆蓋率為41%,如同一塊翡翠鑲嵌在國酒之鄉仁懷南端,距仁懷市中心54公里。東與本市五馬鎮相鄰,南面和西面分別與畢節地區金沙縣巖孔鎮、石場民族鄉接壤,北抵仁懷市茅壩鎮和九倉鎮。全鄉轄四個行政村,45個村民組,鄉境內世居著苗、布依、仡佬、彝等少數民族,全鄉總戶數2372戶,人口10497人,其中少數民族4100人,占總人口的40%左右。
總耕地面積10686畝,其中土8589畝,田2097畝,人均耕地1.02余畝,土地肥沃,主要農作物以水稻、玉米、烤煙、洋芋為主,民族風情:后山苗族布依族鄉是仁懷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有悠久的歷史,明末清初,隸屬水西地域。吳三桂平水西時,這里留下“三斗三升弩牙子,八百花苗把后山”的傳說,咸同年間,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斷后部隊傅王在蘆竹山建立了根據地;《續遵義府志》譽后山苗寨為“笙韻苗寨”。
解放后,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后山少數民族同胞真正當家作主人,1956年12月13日成立了后山苗族布依族鄉。后山民族鄉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里民風古樸,民族風情濃郁誘人。這塊神奇的土地積淀了黔北川南苗族傳統文化之精華(即苗族蘆笙文化),蘆笙文化與東南亞、美國苗族風俗一脈相承,它包括蘆笙舞蹈如:板凳舞、滾山珠、踩鍋邊、滾牛皮、四門斗底、爬花桿、大團圓、小團圓、扣鴨腳、倒栽樁、黃龍纏腰、高臺蘆笙舞、踩月亮、苗族家傳硬氣功等系列樸質傳神的舞蹈,也包括原始圖騰色彩的打牛、母豬神、火爐豬、掩火星、跳馬腳、踩山、三月三、趕苗場、上刀山、下火海傳統風俗,還包括黔北獨俱特色的蠟染、刺繡、飲食、勾藤酒、語言、婚俗、喪俗等文化,其內涵豐富、異彩紛呈。
特別是1982年以來,后山“滾山珠”、“爬花桿”、“踩月亮”等傳統體育節目多次在全國、全省-會上獲得金獎,被外國人譽為“五彩繽紛的奇葩”。因此,1996年,貴州省文化廳將后山鄉定位為“苗族蘆笙藝術鄉”并掛牌。同年,成立后山苗族蘆笙藝術團。旅游資源:“白云深處藏古韻,詩風滿山醉游人”。后山苗族布依族鄉境內山川俊美,綠峰逶迤。
蘆竹山鐘靈毓秀,青菜河嫵媚婀娜,木蘭關千古傳奇,搖錢樹萬代流芳,苗寨布依寨古樸典雅,蘆笙長腰鼓聲韻沉雄,“滾山珠”蜚聲中外,“爬花桿”享譽天下,“踩月亮”譽滿神州,民風古老,習俗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