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底鄉位于威寧縣城東北部,距縣城42公里,板底鄉人民政府駐地位于威寧縣板底鄉板底村二組,全鄉總面積105.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45005畝、林地面積82836.9畝,森林覆蓋率54%,全鄉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東、北與赫章縣媽姑、珠市兩鄉鎮接壤,西、南與威寧東風、爐山、鹽倉三個鄉鎮毗鄰,平均海拔2300米,無霜期117天,年平均氣溫10.9℃,年降雨量916毫米,年日照時數1526小時。全鄉總面積105.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59258畝。全鄉轄8個村,總人口3739戶17964人,全鄉主要以馬鈴薯、蔬菜、蕎麥和生態畜牧業為支柱產業。
板底鄉民風淳樸,民族民間文化歷史悠久,原始古樸,絢麗多彩,底蘊濃厚。極具民族特色的優秀傳統藝術節目有儺戲“撮泰吉”(變人戲)、彝族民歌阿買啃(出嫁歌)、樂外(娶妻歌)、情歌、生產勞動歌、兒歌;傳統樂器有月琴、嗩吶;彝族舞蹈有“啃豪本”(鈴鐺舞)、“酒禮舞”、“撒麻舞”、“點蕎舞”、“阿西里西”等。其中“撮泰吉”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歌“阿西里西”曾被選作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開場曲。2013年成功舉辦“畢節市第七屆旅發大會威寧縣板底鄉分會場”演出活動,推出“彝族特色風情晚宴”,深受各位來賓青睞;2014年彝族年活動得到央視中文國際頻道直播,彝族風情旅游在國內外得到極大宣傳。2015年成功舉辦中國(貴州)“撮泰吉”旅游文化藝術節暨中國儺文化學術研討會板底鄉2015年度彝族“火把節”。2011年被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委會授予“貴州30個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稱號。2013年被國家民委、省民委聯合授予“民族特色村寨”稱號。2014年被國家民委授予“民族特色村寨”稱號,被貴州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貴州省衛生鄉”稱號。2015年被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委統戰部、貴州省民宗委聯合授予“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鄉鎮”稱號。2016年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國家級衛生鄉鎮”稱號,被貴州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委、省旅發委聯合授予“貴州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彝族)”稱號。2017年被國家民委、教育部聯合授予“首批全國7個雙語和諧鄉村之一”榮譽稱號。
板底鄉有幼兒園、中小學校12所,文化站1個,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