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屬六廣等處蠻夷長官司;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分屬水西地和新貴縣縣地、明末屬敷勇衛直轄地和貴新縣縣地;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敷勇衛改設修文縣,分屬至孝里七甲(羊場壩、周官)和貴筑縣北上里(周官、大地堡);民國四年(1915年)屬中南區四堡(周官、大地堡、阿堡堰、沙田)。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分屬第一區三官鄉(周官、大地堡)和羊堡鄉(阿堡堰、沙田)。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分屬縣直轄區程官聯保周官保和趙家灣保。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陽明鄉(駐地:王官);解放后,1949年11月24日,全縣置4個區,鄉鎮及其以下建置沿民國舊制,屬烏栗區(駐地:烏栗)陽明鄉(駐地:龍場),縣隸屬貴陽專區。
1950年4月,由于匪特騷亂,烏栗區政府遷駐縣城,改稱貸城關區,按序號名區,屬第一區陽明鄉,并建立大地、水竹農協會。
1951年,2月16日陽明鄉新民村率先建村政權。
1952年4月進行民主建政,縮小鄉的規模,同時改村人民政府為村民委員會,新置新民鄉(駐地:白巖寨),分屬第一區(駐地:龍場鎮)新民鄉大地村和水竹村,11月19日縣改隸貴定專區。
1953年2月,增設水竹鄉(水竹林),大地劃入第一區水竹鄉,成立互助組,10月龍場鎮改名城關鎮。
1954年4月小鄉并大鄉,撤水竹鄉,大地、水竹劃入王官鄉(駐地:王官)。
1955年11月復按地名稱區,復建水塘鄉,水竹村劃入。
1956年4月18日,縣改隸安順專區。
1958年9月,改置人民公社,取消區、鄉建制,全縣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析水竹村,分別建立水竹、高峰、新山、羅家寨四個生產隊,劃入陽明公社(駐地:城關)水塘管區,12月29日縣改屬貴陽市。
1961年6月恢復區的建置,改管理區為公社,生產隊為生產大隊,生產小隊改為生產隊,撤水塘管理區,水竹劃入城關區王官公社,大地劃入陽明公社。
1962年4月,復置水塘公社并劃入,析水竹生產大隊正式建立青龍生產大隊,分屬城關區陽明公社和水塘公社。
1963年10月21日縣改隸屬安順地專區。
1966年5月撤區并鄉,撤水塘公社,青龍劃入陽明公社,同時陽明公社改為馬家橋公社,村社更名青龍大隊和大地大隊。
1981年全縣由4區調整為5區,復置久長區,同時城關區增設程官公社,青龍、大地劃入程官公社。
1982年10月,經報省人民政府批準,水塘公社更名為程官公社。
1984年4月,實行政、社分設,復建鄉、村政權,鄉(鎮)轄村民委員會,村以下建村民小組,分別更名為大地村和青龍村。
1992年建鎮并鄉撤區,屬城關鎮。
1996年縣改隸屬貴陽市。
1999年依據黔府函〔1999〕222號批復文件,城關鎮更名為龍場鎮。
2013年依據修府函〔2013〕244號批復文件,大地村和青龍村合并為大青村。
2020年區劃調整,依據黔府函〔2020〕63號文件,撤銷龍場鎮,成立陽明洞街道和龍場街道,大青村歸屬陽明洞街道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