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坳村位于亞魚鄉西南部,距縣城45公里,離銅仁市32公里,地勢為低山丘陵地帶,年平均氣溫18℃,最高氣溫36℃,最低氣溫達—4℃,年平均降雨量950mm,降雨量主要集中在2—6月份,雨量充沛,氣候適宜。沙子坳村轄9個村民組,406戶,1585人,貧困人口168人,全村總面積4305畝,其中耕地1089畝(田761畝,土328畝),有林地2030畝,荒山、草地面積1126畝,水域面積60畝,森林覆蓋率47.2%;整個村“自給自足”的思想普遍存在,商品意識淡薄,村內無任何企業,存在一些種植、養殖戶,但都是些小家庭養殖、種植,無規模可談,多數家庭經濟收入較低,致使全村處于貧困,沙子坳村外地打工人員達300余人。
幾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并派駐了地委工作隊、聯系單位和聯系領導駐村開展工作,以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為目標,積極爭取部門項目資金和配套資金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科學合理地結合村情編制了《沙子坳新農村建設總體發展規劃》和《綜合項目申報書》,實行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沙子坳村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共計投入資金200余萬元,改善了基礎設施,扶持了產業發展,增強了村級戰斗堡壘,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生產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2007年人均純收入達2900元。
一、沙子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強化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領導,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首先,成立了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抽調了工作能力強,責任心高的工作人員專門負責;其次,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多次調研沙子坳村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情況,如遇到難題及時解決。這樣,確保了新農村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二)通過落實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加大項目建設力度,以項目建設為帶動生產發展,著力解決沙子坳村飲水難、交通難、美化環境難和生產發展難的實際問題。在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中主要以經濟為基礎,首先,根據沙子坳村特色和群眾需要解決的問題,抓好項目編制和申報工作,統籌項目實施和管理;其次,加大上跑力度與上級各部門對接、溝通、協調,得到他們的項目資金支持新農村建設。
(三)加強村級班子自身建設,著力解決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的思想問題。首先,在村組干部村討論什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我該做什么,我為建設做什么;其次,加強班子團結,經常召開支部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溝通思想,交流工作情況,使他們了解新農村建設工作。
(四)加強村級組織建設,促進新農村建設。以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為契機,積極按照上級提出的“五好”標準和“三創三強”的要求,將“六抓六帶”活動落實到實處。著力培養和發展村級優秀年輕干部,充分發揮優秀年輕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樣,為增強村級黨組織建設提供有力保障,為鞏固黨的執政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五)抓好村容整治和文化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為抓好村容整治和文化建設,每個村民組挑選一名責任心強、具有號召力的組成沙子坳村衛生巡查隊和文娛活動隊,不定期檢查各村民組衛生狀況和組織開展文化活動,每季度進行一次評比,并以精神和物質獎勵,表彰先進,鞭策后進,通過一系列工作和活動的開展,既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又樹立農村良好的衛生習慣,推進了新農村建設。
二、沙子坳村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效
(一)增強民主管理和民主決策的能力
沙子坳村支部在鄉黨委和地區工作隊的幫助下,積極完善《村民代表會議制度》,規范了干部行為,強化了干部隊伍,提高了干部素質。從而,促進了村級黨組織對新農村建設民主化進程的能力。沙子坳村在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時,就分別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充分聽取意見和建議,使制定的規劃具有適宜性,可操作性強;在硬化村民組“連戶路、主干道”時,分別在各村民組召開了全體村民會議,就任務的分配、硬化標準等事項,充分征求了村民意見,統一了思想,達成了共識,使各項工作得以順利完成,使支部“辦事有人跟,講話有人聽”,樹立了村干部的新形象,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證。
(二)基礎設施變化較大
依托上級項目的實施,狠抓了人飲工程、提灌、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建設。幾年來,共投入水泥1080余噸,硬化了13個村民組主干道9200米,連戶路10300米,改修田沖灌溉排水溝1500多米。新修了涼亭寨、牛山坪、田沖、井提灌站4個,維修水井6口,解決1100多人畜飲水困難和300畝灌溉問題。實施了季田土地綜合治理項目,面積250畝,溝通了李家坪至冷水江通村公路,長9公里。使各村民組行路難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真正達到了“走路不濕鞋、吃水不用挑”。
(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幾年來通過開展環境綜合治理,使農村逐步達到“五化”標準,著力以治理農村環境“臟、亂、差”為重點,制定了《文明衛生公約》、《村莊規劃制度》、改廁、改房、改圈等制度,全村共建垃圾池5口,新栽行道樟樹110株,桂花樹22株,新建沼氣300口,改水改廁450戶。不斷美化、凈化、綠化、優化了農村人居環境,基本達到了環境優美、飲水安全。
(四)農村文明程度明顯提高
以開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和“黨風風采”、“雙向培養”活動為契機,加大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文明新風教育培訓的力度,廣泛開展農村文藝演出活動,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改變群眾落后保守的思想意識、消費觀念,農村陳規陋習得到較大改觀,文明程度得到明顯提高。積極組建了3支侗家文藝隊,隊員達75人,其中年齡最大的78歲,投入資金3.8萬元配齊了服裝、道具、音響等設備,為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娛活動提供有力保障。并利用自編自演的計劃生育政策、新農村建設、文明創建活動、尊老愛幼等文藝節目廣泛宣傳國家政策,引導群眾養成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的良好習性,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沙子坳村的新農村建設在地區工作隊的幫助下,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建設項目資金不足,制約了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二是個別村組干部雖然對新農村建設的20字方針基本清楚,但認識不到位,說得多做得少。三是部分村民仍存在“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對公益事業不熱心,對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意識不強;四是外出務工人員較多,村集體事業投工投勞難以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