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陽鎮因地處山區腹地,為少數民族婀寨地區,清以前政區歸屬不可考。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前,番(萬)陽桐隸屬崖縣管轄。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月,廣東省國民政府劃出五指山區設立白沙縣、保亭縣、樂安縣,將萬陽桐(今番陽鎮)劃歸樂安縣(后改為樂東縣)管轄,設立番(萬)陽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8年)至1949年,成立番(萬)陽大鄉,轄加艾鄉、布倫鄉。
1950年,成立番(萬)陽區,轄番陽鄉、加艾鄉、毛組鄉、孔首鄉、布倫鄉。
1951年,番(萬)陽鄉(今五指山市番陽鎮)隸屬樂東縣第二區。
1958年3月,萬沖鄉、萬陽鄉合并成立萬沖鄉。
1958年10月,萬沖鄉、三平鄉24個高級社和萬沖、頭塘2個農場合并成立上游公社,后改為三平公社。
1962年2月,從三平公社劃出成立番陽公社。
1983年5月,改稱番陽區,屬樂東縣。
1986年6月,番陽區劃歸通什市管轄。
1987年1月,改稱番陽鎮。
2001年7月,通什市更名為五指山市,番陽鎮隸屬五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