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鎮位于泊頭市域中部偏西位置,距市政府30千米。南接阜城縣建橋鄉,北鄰本市郝村鎮,東至寺門村鎮東辛店村,西鄰我市四營鄉。104國道和106國道自兩翼通過,省級公路正港路連接兩道并貫通鎮區東西,縣級公路東固路縱貫鎮域南北,區位環境優越,交通條件便利。
鎮域面積79平方公里,鎮區規劃面積7.2平方公里,建成面積4平方公里。下轄48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總人口6.5萬人,其中鎮區常住人口3.2萬人(含流動人口)。全鎮耕地面積6.2萬畝,常用耕地面積5.5萬畝。早在1995年交河鎮就被原建設部確定為“全國5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6年被列為“河北省綜合改革試點鎮”,2001年被列為“河北省小城鎮改革發展重點鎮”,特別是2012年以來,先后被列為“第三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全國重點鎮”、“河北省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和“河北省機床配件產業名鎮”。交河鎮有以下明顯特點:
(一)歷史積淀深厚。交河鎮始建于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距今已有945年的歷史。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撤鎮立縣,始為交河縣城駐地。1983年并入泊頭市,1984年6月改稱交河鎮,形成現在的建制。目前交河鎮政府辦公用房,大部分仍為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原縣政府辦公用房,原交河縣有851年的歷史。交河中學始建于1952年,是原交河縣歷史上第一所中學。古往今來,交河人才輩出,明朝天啟年間管任戶部侍郎及宦是當時有名的清官;咸玉恒為清朝末年修建京滬鐵路做出突出貢獻;馬云飛在遼沈戰役中英勇犧牲,中共遼西省委將烈士陵園前的公路命名為云飛路(現稱云飛街);王竹泉為我國煤田地質學奠基人;原全國政協主席-同志,1956年畢業于交河中學。另外,交河煎餅被列為滄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工業基礎雄厚。交河素有“鑄造之鄉”美譽,目前精密鑄造、工具量具、汽車模具、機床生產是交河鎮的4大支柱產業,被列為“河北省機床配件產業名鎮全鎮”,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工量具設備和大型機床床身鑄件生產基地。2017年,全鎮完成財政收入1.25億元,超額完成全年任務,跨入億元鄉鎮行列。2018年1-5月份,全鎮完成財政收入6644.9萬元,提前1個月任務完成過半。完成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4.9億元,實現增加值0.974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8億元,引進內資1.4億元,出口創匯670萬美元。
省政府批復泊頭經濟開發區西區位于交河,占地16平方公里,今年計劃完成西區土地一次性收儲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以此為平臺抓好企業入駐工作,打造綠色精密鑄造園。
2018年,全鎮計劃新上續建千萬元以上項目2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8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4個。截至目前,全鎮在建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9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個。
(三)城鎮功能完善。擁有鎮內各職能部門和服務部門,公安、消防、土地、司法、稅務、工商、城建職能部門齊全,金融、交通、電力、通訊、電視、文化娛樂、衛生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服務設施完備。1992年經河北省人民政府特別批準,成立了全省唯一一家鎮級城建局,負責整個規劃區的規劃、建設與管理工作。建有交河電視臺,數字用戶達1.3萬余戶。建有交河區域型中心敬老院,鎮區互助幸福院和交河消防基地。各類商品交易市場5個,其中村集貿市場3個(交河集、郭莊集、陳屯集),專業市場2個(商貿城、蔬菜批發市場),大型超市3個,綜合商場1個。建有日處理5000噸的污水處理廠,占地1萬平米的綜合文化廣場,先后建成總建筑面積49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12個。占地80畝、總庫容68萬立方米的交河西部區域垃圾填埋場建設工程現已開工建設。
隨著滄州市、泊頭市“十三五”規劃的-,交河鎮的未來格局將是“東有開發西區、西有任德高速、南有城際鐵路、北有國道繞城”,發展優勢會更加明顯。我鎮將依托這樣的格局,拉開城鎮框架,梯度推進發展。同時,借力協同發展機遇,借勢雄安新區建設,在泊頭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快速走出一條“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