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鶚鎮位于赤城縣西南部,距縣城27公里,延崇高速和省道灤赤線、寶平線從境內縱橫穿過,為全縣四個環京鄉鎮之一。全鎮轄30個行政村,6個自然村,總人口6935戶、15648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6個,建檔立卡貧困戶2290戶、4991人,目前剩余未脫貧貧困村14個,貧困戶691戶、1203人。全鎮總面積335.5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總面積3224公頃(其中水澆地874公頃,旱地2350公頃),常用耕地1842公頃;林地面積16160公頃,草地面積10531公頃,園林面積169公頃,森林覆蓋率49.44%。
發揮園區帶動作用。立足弘基綠色循環產業園區、黎家堡設施農業園區、屯軍堡優質林果示范園區產業基礎,繼續推廣“政府+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輻射帶動貧困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務工等方式獲得收益。全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共流轉耕地6300畝(2018年新流轉450畝),建設設施蔬菜大棚2800棟,主要涉及上虎、下虎、康莊等公路沿線12個村。截至目前,共流轉貧困戶土地2300畝,涉及貧困人口888戶、1536人,年可獲得土地租金115萬元;貧困戶120人在園區長期務工,年可獲得1.8萬元-2萬元務工收益。
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與赤城縣大紅門科技牧業有限公司合作,按照扶貧模式,實施“扶貧金融豬”項目。金融豬:按照“政府+公司+合作社+金融機構+貧困戶”扶貧模式,29個村成立“金融豬”專業合作社,將323戶、527人貧困戶(未脫貧)貸款資金(2萬元)入股赤城縣大紅門科技牧業有限公司,3年合作期限,參與貧困戶年增收1420元。扶貧豬:按照“政府+公司+合作社+貧困村+貧困戶” 扶貧模式,村“兩委”牽頭成立“扶貧豬”專業合作社,將未脫貧674戶貧困戶吸納入社,向縣政府申請扶貧資金(每戶資金7400元)入股大紅門科技牧業有限公司,分紅資金由貧困村統籌使用。貧困戶根據擔任村內公益崗位情況(護林員、宣講員、保潔員、護河員、矛盾調解員),領取崗位工資。
創新扶貧養老模式。為發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實現孝道文化和精準扶貧有機結合,張四溝村、屯軍堡村積極探索建立貧困老人養老扶貧新模式,切實解決貧困老人贍養問題,使孝心養老文化真正落地開花,實現困難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張四溝村、屯軍堡村成立孝心養老理事會,設立孝心公益金,對村內年滿65周歲以上建檔立卡貧困老人進行造冊登記,與老人子女簽訂“孝心養老協議書”,子女每季度交納孝心款300元-900元,父母每月可領取孝善養老金110元-330元。孝心公益金交納和使用情況,鎮政府和村民代表會、村監會共同監督,每季度在村公開欄進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