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廊坊市區東北部,地處京津連線黃金分割點,北鄰北京大興區、通州區,東鄰天津武清區,是距離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雄安新區這三大國家歷史性工程最近的國家級經開區。廊坊開發區于1992年6月26日正式開始建設,2009年7月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現轄區面積69.4平方公里,規劃面積38平方公里,轄5個社區和20個村街(已拆遷11個),常住人口近13萬人。先后榮獲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百強、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國家高新技術服務產業基地、河北省開放發展十佳開發區、河北省抓投資上項目提能級先進示范經開區等榮譽稱號。在2021年度國家級經開區考核中位列全國第37名、東部地區第27名,為全省第一。
主導產業漸次布局。目前,開發區集聚了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家注冊企業、1000多家占地企業,其中,四上企業33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3家,外資企業147家,高新技術企業132家,世界500強企業26家,基本形成了“1+4+1”產業體系。“1”:電子信息產業。有華為和華為云數據中心、京東云計算中心、潤澤國際信息港、聯通華北(廊坊)基地、京東跨境電商保稅區北方中心、人保北方信息中心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有東芝避雷器、濱松光子等電子技術產品生產企業。“4”: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有生產高端筑路機械的世界500強維特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精雕數控機床、全球一流發動機配件供應商世界500強輝門、歐洲最大的筑路設備制造商瑪連尼法亞、全球領先電梯制造商富士達電梯等。新材料和新能源產業。有全球最大的水平砷化鎵單晶制造商有研光電、國內唯一的通信石英主材制造商久智光電子、進行聚變能研發的新奧科技等。生命科學產業。有華大基因生命科學健康城、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熱景(廊坊)生物等領軍企業。休閑文旅產業。有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只有紅樓”戲劇幻城等“文化經濟”。“1”:現代服務業(包含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產業金融、商務會展、科技服務)。廊坊國際展覽中心、潤澤大數據展示中心等“會展經濟”。新奧集團、榮盛集團等“總部經濟”。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開發區大膽創新政策,傾斜配置資源,構建了服務企業五大政策體系。支持產業發展。-高質量10條、雙創10條等優惠引商政策,每年表彰優秀企業,年均獎補超8000萬元。廊坊開發區產業展示中心(城市會客廳)建成投用。鼓勵轉型升級。-標準廠房、活化利用科研用地等獎勵“騰、換”政策,聯東U谷、遠景智造工廠等7大企業港落地實施,已簽約項目150余個。扶持科技創新。中科院“四所一局兩院”、清華科技園等創新主體發展壯大,“國家級”科研院所4家、博士后研發創新機構10家,各類研發平臺達到168個,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10家,發明專利申請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保持全市領先。強化人才引進。廊坊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成投用,達標省級,優藍國際、白話勞動法等國內的知名企業入駐運營。-柔性引才促進辦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辦法,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年均引進本科以上學歷人才1500多人、發放補貼超600萬元。優化企業服務。創新-政企、政銀企、產學研用對接等服務機制,推行企業服務“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和不見面審批事項達96%,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營商環境水平位居全國經開區第一方陣。
產城融合有形有效。開發區堅持“抓基礎設施就是抓發展”,打造承接項目熟地、吸引人才高地、投資興業熱土。突出路網先行。圍繞項目需求,先后打通藝術大道、廣陽道等斷頭路,切實健全區域走廊。聚焦能源供應。強力實施一系列項目供電工程,以及南水北調、供熱站等水、熱項目,讓產業項目“高枕無憂”。激活優質教育。圍繞打造“百年建筑、一流教育”,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近20所中小學幼兒園,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打造智慧園區。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一期項目高效運行,二期基本建成。與華為合作,在全省首家啟動云計算服務平臺建設,建成“政務云”“企業云”,全力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