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3000多年前,這里就是殷商之京畿,人口聚集,商業和手工業較為發達。
戰國時期,這里作為趙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時的冶鐵中心,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就源于這里。
秦漢以后,戰亂紛紛,綿綿千載,數度衰落,迨至民末,凋零益甚。
1945年10月,邯鄲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邯山區的行政區劃幾經更易。
1980年10月,邯山區建制,劃分為8個街道辦事處。
1983年5月,設立羅城頭街道辦事處。
1986年5月,郊區建制撤銷,馬頭鎮、馬莊鄉劃歸邯山區管轄。
1994年6月設立滏東街道辦事處。
1996年,邯山區面積37.1平方千米,人口約24.7萬人,轄10個街道辦事處、1個鎮、1個鄉,分別為渚河路街道、陵園路街道、光明路街道、貿西街道、貿東街道、浴新南街道、農林路街道、火磨街道、羅城頭街道、滏東街道和馬頭鎮、馬莊鄉。
區政府邯鄲市駐陵園路58號(位于晉冀魯豫烈士陵園西側)。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邯山區常住總人口284540人,其中:火磨街道10878人,陵園路街道13391人,光明路街道14382人,滏東街道30801人,羅城頭街道58521人,渚河路街道37739人,浴新南街道23113人,農林路街道11787人,貿東街道16225人,貿西街道16616人,馬頭鎮33416人,馬莊鄉17671人。
2002年,邯山區面積37.58平方千米,人口約29.1萬人。
轄陵園、光明路、貿西、滏河、渚河路、貿東、羅城頭、農林路、浴新南、火磨10個街道,馬頭鎮和馬莊鄉,52個社區、23個行政村。
區政府駐陵園路58號。
2003年10月,馬頭鎮被馬頭生態工業城托管。
2006年3月,北張莊鎮由邯鄲縣整建制劃歸邯山區。
2014年2月16日,盛和路街道辦事正式掛牌成立。
2016年9月,邯鄲市進行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原邯鄲縣河沙鎮鎮、南堡鄉、代召鄉劃歸邯山區管轄;磁縣高臾鎮、光祿鎮、辛莊營鄉、花官營鄉、臺城鄉劃歸邯山區,由冀南新區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