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鎮始建于宋代,自古就是商賈云集和貨物集散地,全鎮43個行政村,總人口5.3萬,耕地面積8.8萬畝,鎮城人口1.2萬人,其中流動人口8000余人。
該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位于漳衛新河北岸,山東、河北兩省交界,南與山東寧津、樂陵兩縣接址,西與東光、東與鹽山、孟村相鄰,距離各縣縣城均在35公里左右,屬三角地帶。
交通十分便捷,柏油路四通八達,擁有集體和個體客車77部,過路車20多部,每隔十五分鐘準時發車一次。自84年設建制鎮,其規劃87年由原滄州地區行署批準,經過12年的努力,鎮區道路硬化,104 國道延伸省級扶貧路從鎮腹穿過,泊寧公路橫穿鎮區。電力:建立了3.5萬伏安輸變站,農村通話率達到100%。 通訊:建立了千門程控電話網,并開通了無線尋呼臺和移動電話。供水:新建了供水公司,日供水量為3600噸左右,95%的村供上了自來水。排水等基礎設施配套,形成了“工、農、商、貿”一體化。
鄉鎮企業基礎比較雄厚,以銼刀、化工、五金、儀表為主導產業,共有鄉鎮企業523攤,其中50 萬元以上的76個;100萬元以上的34個;其中,投資2000 萬元的奧麗特日化有限公司是市、縣級明星企業,2001年鄉鎮企業總產值2.98億元。
農業經濟十分發達。該鎮土地肥沃,水利條件好。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業連年豐收。近幾年,大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逐步形成了五大產業鏈,即:奶牛養殖為中心的畜牧產業鏈。新建立五個奶牛養殖小區,發展奶牛450;以無公害小拱棚韭菜、辣椒、食用菌、 大蘿卜為主的蔬菜產業鏈。建立1000畝小拱棚韭菜、1.5 萬畝辣椒、1.4萬平方米食用菌、2000畝大蘿卜示范園區;以棉油加工企業為龍頭的優質棉產業鏈。建立棉油加工企業56家,抗蟲棉、絲光棉基地2.1萬畝; 以商貿城建設為重點的小城鎮建設產業鏈。實施以商興鎮戰略,先后投資2000余萬元,新建起“八大專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