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場鎮,原名錐子山街,由坐落在鎮西北側海拔1478.4米的錐子山而得名。初為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錐子山設置木植局,從而人口逐漸增加,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商業、手工業較集中的錐子山街(后更名為天寶山鎮)。1947年11月被確定為縣政府駐地。1984年將城鎮人民公社與郊區人民公社合并為圍場鎮人民政府,轄郊區9個生產大隊和圍場鎮的8個街道。1997年,建成市級小康鎮。2004年被評為省級文明衛生城市。2006年4月,撤銷街道,設立5個社區。2006年,被承德市委、市政府評為“2004~2005年度承德市文明村鎮”。2011年被評為國家級生態鄉鎮。2014年,被承德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鄉鎮。到2018年,全鎮轄前進、河東、富強、金字、湖字、坡字、車字、吉下、吉上9個行政村和迎賓、木蘭、錐峰、鳳凰和秋狝(后改為伊遜)5個社區。
圍場鎮,位于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中南部,地理坐標東經116°32〃~118°14″,北緯41°35″~42°40″,東靠腰站鎮,東北與朝陽灣鎮毗連,南鄰四合永鎮,西南與道壩子鄉八家和半截塔鎮北溝搭界,西北與龍頭山鎮接壤。境內有伊遜河流經。屬縣城鎮,是縣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城區有主道11條,主干線道路形成五橫五縱的交通格局,承載全縣客運、食品、輕工、紡織等工商農貿易流通,是連接遼寧、內蒙,通往京、津的要塞。另圍場縣位于“大北京經濟圈”及及京津唐“金三角”經濟區,圍場鎮處于全縣馬鈴薯帶和綠色蔬菜產業發展帶。距離北京320公里,距承德138.48公里,鎮內有承赤高速S50、國道G111線、省道承圍二級公路S254穿境而過。南離四合永火車站15公里。
全鎮社會總面積202.75平方公里(其中含縣城面積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94公頃(14910畝),林地面積7643.7公頃(114656畝),草場面積6114.9公頃(91723畝)。全鎮下轄9個行政村和5個社區,共217個居民小組,32816戶,總人口72662人。其中常住戶數35082戶,常住人口114989人。2017年,完成財政收入4.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2億元、引進縣外資金2.8億元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300元,同比分別增長15%、115%、40%和13%,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年終考核位列全縣37個鄉鎮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