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千童鎮位于鹽山縣城南20公里處,南面與山東省樂陵市隔河相望,滄(州)樂(陵)、武(強)千(童)兩條省級公路分別在鎮中心交匯而過,北達京、津,西至石家莊,南到濟南,交通便利。全省35個品碑旅游景點之一的巍峨,壯觀的千童文化園座落在鎮區南側,近幾年來,隨著對“千童文化”的研究和深入開發,“千童文化”和民間活動“綁信子”在國外轟動很大,來參觀考察的國內外客人絡繹不絕,千童鎮有“中國歷史第一僑鄉”的美稱。千童鎮所轄29個行政村,鎮政府座落在五街(五個行政村連在一起)之一的東街村,全鎮有5517戶,23061人,鎮區面積38.1平方公里,耕地36503畝。
千童鎮系西漢所建古老千童縣城,自古就是商賈重鎮,擁有悠久的“千童”歷史文化。據《史記》載: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趙將龐援攻齊取饒安,為饒安見于籍之始。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曾以秦之徐福率千名童男女僑寓此邦而此置千童縣。漢靈帝時改稱饒安,唐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縣址稱至浮水(今孟村回族自治縣新縣鎮),遂廢縣為鎮。解放后曾改為舊縣人民公社,1993年3月17日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鹽山縣千童鎮。
二、經濟狀況
農業產業方面。全鎮種植苜蓿4000畝,示范方2000畝,建有龍頭企業--千童草業公司一個,收購、加工苜蓿,產品主要有草捆、顆粒,出口加拿大。棗糧間作6000畝,棗樹匹配林2000畝。特色種植業有棉瓜、棉椒間作,旱作甘蔗、棗蒜間作,庭院蒜黃窖種植。畜牧養殖方面,全鎮共有養殖示范村6個,科技示范戶105個,其中養殖豬存欄200頭以上21個,養羊存欄200頭以上18個,此外還有肉狗、水貂、肉鴿等特色養殖。全鎮設施、露地蔬菜共有5000畝,形成了南片以小河流村為中心的露地蔬菜種植區,北片以馬杯村為中心的設施蔬菜種植區,東片以孫莊村為中心的庭院套作蔬菜種植區,蔬菜種植年人均增收200元。
民營企業及第三產業方面,有大型面粉廠3處,加工生產“千童”牌各類面粉,銷往唐山、北京、天津、濟南等地,在滄樂路、武千路兩側分別建有畜禽、紅棗、小雜糧、森材4個大型交易市場。
2002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2.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00元連續五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實績突出單位”,2000年被滄州市委評為“文明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