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全村192戶640人,耕地面積約99畝,山林4000畝,人均可灌溉耕地面積約0.18畝,黨員64人。二、扶貧政策落實及享受情況
(一)教育扶貧政策
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學齡前到高職中以及大專階段學生均享受了減免保育費、營養餐、兩免一補、三免一助、雨露計劃等政策的幫扶。
(二)醫療救助政策
全村貧困戶都已參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貧困戶看病、住院已經實現了先診療、后付費。
(三)危房改造政策
全村無危房改造。
二、貧苦村退出各項指標情況
(一)通過產業就業實現穩定增收的貧困戶比率
利用與易水湖景區臨近、村內建筑行業務工人員多、部分人員北京等地務工見識較廣等條件,鼓勵、帶動村內普通勞動力外出務工,村建檔立卡“回頭看”后貧困戶中普通勞動力25人,外出務工人20人,涉及旅游、建筑、運輸、家庭手工業等方面,通過產業就業實現穩定增收比率達到了80%。
(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
全村貧困戶和脫貧戶享受政策戶共計28戶、38人都已參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參保率達100%。
(四)村內主要道路硬化、亮化
參照貧困村退出標準,村內3條主要道路均為水泥硬化路面。
(五)基本環境衛生設施
全村共有垃圾集中投放點4個,放置垃圾桶4個,保潔員2名,定時清理村內環境衛生,保證了村內環境整潔干凈。
(六)標準化村衛生室
村衛生室于2012年12月開始建設,2013年3月份驗收后投入使用,通過近幾年的不斷完善,現建筑面積達60平米以上,診斷室、治療室、觀察室、藥房四室分設,基本醫療設備和常備藥品齊全,配備了鄉村醫生且具有合法資格。
(七)基本文化服務設施
在縣各部門和幫扶工作隊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村兩委辦公室維修、辦公設備更換;新建農家書屋,設置閱覽制度,存書1500余冊;新建村民綜合活動室,有視聽設備,有文娛器材;科普長廊配備了4塊可更換內容的宣傳板;文體廣場配備了體育健身器材。
(八)村級組織發揮作用情況
全村兩委干部共有5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有1人兼職;村里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教育和引導村民移風易俗,改變了鋪張浪費的風氣。
三、服務群眾工作情況
全村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的基礎上,針對全村貧困戶不同情況,組織相關人員開展“入戶暖心”、“醫療代辦”、“環境衛生整治”等惠民行動,使貧困群眾得到了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