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縣地名,有文字記載見于春秋《左傳》,稱“棘蒲”,義在平棘山下洨水之濱菖蒲地。
西晉時,趙國治所初在平棘,后移棘蒲,原平棘改稱南平棘(今固城),棘蒲改稱平棘;南北朝北魏時,廢趙國,置趙郡,治所平棘;孝昌二年(526)設殷州,趙郡歸殷州;北齊天保二年(551)因避太子殷之名諱,改殷州為趙州,趙州之名始于此;隋開皇初年改趙州為趙郡。
開皇十六年(596)趙郡改為欒州。
大業三年(607)復改為趙郡,治所平棘;武德初年(618)改趙郡為趙州,治所在柏鄉,轄平棘;武德五年(622)趙州更名欒州,治所平棘;盛唐天寶年間(642)改趙州為趙郡;乾元年間(758-760)復為趙州;北宋尊崇國姓,升趙州為慶源軍節度,執掌本州軍事;宣和元年(1119)升為慶源府,治所平棘,屬河北西路;金天會七年(1129)改慶源府為趙州;金天德三年(1151)又改為沃州,“取水沃火之義”,轄平棘;金正大二年(1225),元將史天澤取沃州,復趙州原名,轄平棘;1913年改州為縣,趙州改為趙縣。
隸屬冀南道。
1928年廢道,趙縣直隸于河北省。
1940年趙縣、藁城、欒城三縣組成趙藁欒縣,屬晉察冀冀中區第七專區。
1941年3月趙縣東部地區仍為趙縣,西部、南地區為趙元寧縣(趙縣、元氏、寧晉)。
趙縣、趙元寧縣均屬冀中區第七專區。
1944年春,改為冀中區第六專區。
1945年10月9日趙縣劃屬冀屯區第六專區。
1946年2月1日取消聯合縣,原則上恢復趙縣,屬冀中區第十一專區。
1949年8月,屬河北省石家莊專區。
1958年12月20日,撤銷趙縣,并人寧晉縣,屬石家圧專區。
1961年7月9日,恢復趙縣,原欒城縣部分轄區并人趙縣。
1962年3月27日析趙縣,復設欒城縣。
1967年屬石家莊地區。
1993年6月19日,趙縣屬石家莊市管轄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