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二農場位于黑龍江省東部,東經132°18′—132°54′,北緯46°06′30″-46°37′30″之間。地處完達山北麓,撓力河中游,寶清縣境內。農場地域南北長57公里,東西寬46公里。
省級公路依饒線水泥路面49.8公里,自寶清縣朝陽鄉至-通橋貫穿全場東西,場內專用主、干、支線公路共計339.6公里,四通八達。虎林市迎春鎮鐵路專用線440米。土地總面積1363.14平方公里,全場耕地面積104.75萬畝,荒地11.64萬畝,林地37萬畝,水面7.76萬畝,全場總人口46859人。全場實行三級制管理,下設8個管理區,74個作業站,15個居委會、122個居民小組,19個工商運建服單位、農場機關33個科室和實體單位。
-
歷史沿革
八五二農場 黑龍江省農場總局系統國營農場,隸屬紅興隆農場管理局。位于寶清縣境東南部,完達山北麓。場部距寶清縣城58公里。八五二農場,以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的代號命名。1956年,鐵道兵第二師、第三師7000名復員轉業官兵開進寶清縣南橫林子地區,開荒建場,隸屬鐵道兵農墾局領導。1958年,又有大批轉業官兵及山東等省支邊青年相繼進場參加開發建設。1962年,農場由三級管理改為兩級核算。1968年6月,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將八五二農場編為第三師第二十團。1976年2月,撤銷生產建設兵團,恢復農場體制,仍稱八五二農場,下設7個分場。全場總人口、耕地面積,均居黑龍江墾區百個農場的前三位。八五二農場地處三江平原完達山亞區地帶。境內有-通河、大索倫河等,水資源充足,土地肥沃。由八五二農場出工,于1958年11月動工興建,1970年10月重建的-通河上游的-通水庫,是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養魚、發電的大型綜合利用水庫,蓄水量1.6億立方米,受益面積30萬畝,為農場發展農業生產提供了條件。場區總面積13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6.5萬畝。以種植糧豆為主,兼多種經營。1992年糧食總產量15.19噸,農業總產值1.63億元。山區盛產人參、五味子等名貴中藥材以及猴頭、蘑菇、木耳等山產品。-通河特產高背銀鯽魚。場辦工業有煤礦、建材廠、造紙廠、清洗機廠等。1992年末全場總人口5.3萬人。場部所在地南橫林子鎮,因緊靠完達山北麓的橫向山林而得名。場部機關、學校、醫院、商店和場辦工業均集中于鎮內,1992年末總人口達8774人,已成為新興的農墾城鎮。2010年,八五二農場實現生產總值23.71億元,同比增長19.2%,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糧豆平均單位515公斤/畝,總產56萬噸,大豆高產創建示范區平均畝產290.47公斤,玉米高產創建示范區平均畝產979.78公斤,位居墾區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場”稱號,在農墾總局五大作物高產創建活動中,五年來累計獲得27項第一名。大農業的發展為農場政治、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奠定了基礎。
-
生產設備
2004年全場采取多渠道籌措資金,投資2652萬元,購置農機具1303臺套,其中:購置拖拉機23臺,收獲機38臺,通用覆膜播種機150臺,南瓜覆膜播種機26臺,大豆割曬機815臺,滅茬深松犁14臺,4.0偏置耕43臺,面角瓜脫粒機84臺,其它機械化10臺套。實現投入25元/畝,投資228.19萬元,新建和完善15個高標準農機具,2個現代化農具機械裝備區。
2004年投資70余萬元,修建了590平方米,農業生產技術實驗站,使良種覆蓋率達100%,實現農業生產優質高效。
-
工作思路
農場全面實施“1588”工作思路,即打造一個品牌,建立五個體系,積極扶持和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就地轉化增值的八個產業主鏈及八個加工業副鏈,全場民營工業146家,
實現工業總產值2億元,比上年增加3000萬元,企業人均收入8100元,實現工業利潤1000萬元。“白樺”產品已達32個,產品銷到28個省市及8個國家和地區。
-
森林管護
農場林業生產全面實施森林管護經營,林下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加快奔小康思路。2004年實施森林管護面積6.5萬畝,林下栽植刺五加、五味子1000畝,種植黨參20畝,共完成天然林撫育采伐面積2267畝,采伐木林3389立方米。中心苗圃共繁育苗木、花卉190萬株,造林、綠化苗木49萬株。全年完成造林4500畝,其中防護林500畝,用材林4000畝,人工幼林轉成林面積9060畝,義務植樹82萬株,高標準綠化居民點16個,防火投入9.6萬元,實現了農場連續24年無森林火災,被評為黑龍江省森林防火先進單位。
-
畜牧產業
農場大力發展畜牧業,全力構筑農場畜牧經濟的“半壁江山”,全面落實以大鵝、肉牛、生豬等為主的畜牧業發展新思路。2004年肉牛存欄29736頭,其中:繁育基礎母牛14826頭,奶牛存欄860頭,繁育母牛540頭,生豬存欄52128頭,大鵝存欄10.3萬只,羊存欄21340只,全場家禽存欄16310只。養殖小區16個,專業養殖戶176戶。肉類總產8100噸,鮮奶總產2270噸,禽蛋總產1960噸,鮮魚800噸,蜂蜜225噸。實現畜牧漁民業總產值1.2億元。利潤6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