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嘉蔭縣紅光鄉遼原村距縣城13公里,近幾年來,紅光鄉按照“新農村建設示范區、現代農業觀光區、民俗風情體驗區、休閑旅游度假區”四區同創的建設理念,以遼原新居住區為核心,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環境,輻射周邊農業生產區、餐飲服務區、休閑娛樂區,讓這里煥然一新,風景如畫。
一、基本情況
紅光鄉遼原村位于嘉蔭縣城13公里處,嘉伊公路北側,為紅光鄉政府駐地,國家級恐龍地質公園坐落于該村腹地,嘉蔭縣農業采摘觀光園坐落該村龍鄉新區。全村共有428戶,總人口1033人。總耕地面積12223.5畝。黨支部成員4名,為黨支部書記1名、副書記1名,委員2名,村委會成員3名,為村委會主任1名、委員2名,村“兩委”成員6名,其中交叉任職1名。全村黨員27名,其中男黨員20名、女黨員7名;35周歲以下7名、36-45周歲3名、46-55周歲8名、56-60周歲1名、60周歲以上8名;小學學歷8名、初中學歷7名、高中學歷7名、大專學歷4名、本科及以上1名。全村積極分子15名。2014年人均收入實現13061元。
近年來,遼原村為促進本地經濟發展,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的目標。采取“調整產業結構、集約利用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完善新區建設”的工作思路,在加快本地大田作物結構合理化調整的前提下,利用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鼓勵農民進行“旱改水”建設、玉米與大豆輪作模式,改變了幾十年單一種植大豆,造成產量低下和土地板結的問題。同時,引導村民發展北藥、袋栽木耳、雜糧等經濟作物種植業。發展絨山羊和本地牛、豬、雞鴨等特色養殖業。2009年,成立了龍鄉福地農民專業合作社,投入資金建設滾鉤屯黑木耳生產園區1處,使全村形成了“多業并舉、逐年遞增”的良性經濟發展格局。由于遼原村各方面表現突出,曾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精神文明村、五星級新農村建設村、省級生態村、省級十佳和諧村屯,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綜合治理安全文明村、市級精神文明村、市級“五個好”先進村黨組織,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縣級標準化黨支部和奔小康紅旗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二、存在問題
該村黨員隊伍思想老化,“創新”能力不強。遼原村黨支部在發展村黑木耳產業,由于黨員缺乏創新和模范引領作用,致使該村食用菌產業只停留在低端產品的生產層面,形成粗放型經營、散戶型管理和被動型營銷的不利格局,嚴重制約了本地經濟發展。
三、下步打算
針對遼原村黨員隊伍思想老化,“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將以發揮黨員隊伍示范帶動作用為切入點,以食用菌發展提質增效為支撐,依托龍鄉福地合作社,改變原有粗放經營模式,運用互聯網、淘寶、旅游產品等營銷手段,增加產品附加值。同時,利用我鄉打造旅游餐飲服務鄉契機和本村獨特旅游資源,組織黨員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典型示范帶動更多的農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