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黑龍江 > 黑河市 > 嫩江市 > 尖山農場

黑龍江黑河市嫩江市尖山農場概況

[移動版]

黑龍江省農場總局系統國營農場,隸屬九三農場管理局。位于嫩江縣境南部,場部距嫩江縣城35公里。尖山農場,因場區內有一座呈尖形的死火山(吐莫葛山)得名。原為八一五農場第三作業區,建于1949年。1953年與伊拉哈農場的一、六分場合并,成立九三榮軍農場九三分場。1958年于吐莫葛山附近建立尖山分場,翌年并人九三分場。1962年3月,九三農場下屬各分場獨立,將九三分場更名為“尖山農場”。

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大豆、玉米、小麥等主要農作物都位于國家優勢農作物產業帶規劃的優勢產業區之內。黑土層厚度一般在30-60cm,有機質含量5-6%。全場32萬畝耕 尖山農場地年生產優質強筋小麥3萬噸以上、高油高蛋白大豆2萬噸以上、優質雜糧1萬噸,均為無污染、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

現代化裝備

農場農業現代化裝備水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萬千瓦,動力機械主要以160馬力以上大型膠輪拖拉機為主,收獲機主要以1075型號收獲機為主,農業機械化程度達98%以上,每年除完成本場32萬畝耕地耕作任務外,還能組織農機跨區作業30萬畝。

民營經濟

農場民營經濟發展迅猛,以奶牛、肉牛、豬、羊、鹿、禽為主業的養殖業,以藥材、雜糧等各種經濟作物為主的種植業已經達到批量生產的規模。農場擁有工商運建服企業14家,全部轉換為民有民營和股份經營。該場的種子公司、機械廠、種衣劑廠等5家企業,資產均超過500萬元,是墾區內外的知名企業。種衣劑、大豆精選機等產品暢銷墾區內外,交通運輸、五小加工、商品流通等各業協調發展,日益呈現出百業興旺的發展局面。

社會建設

農場社會建設協調發展,擁有“兩基”達標的現代化的中小學校兩所,均為墾區示范化標準學校。擁有設備齊全,技術精良的職工醫院一座,能夠滿足職工小病不出場的愿望。農場小城鎮建設發展迅猛,近幾年農場投入和拉動社會資金1.2億元建設了10萬平方米綜合住宅樓,有近半的職工喜遷樓居。文化活動中心、休閑健身廣場、步行街等文體活動場所及設施一應俱全。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小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壯有所為。

-

耕地與人口

第四十九團。1975年將四十八團并人四十九團。1976年2月,撤銷生產建設兵團,恢復農場體制,改稱尖山農場,隸屬九三農場管理局。尖山農場地處小興安嶺西南麓的丘陵漫崗地帶,地形起伏較大。全場土地面積60萬畝,其中耕地面積28.6萬畝,主要種植小麥、大豆、玉米和甜菜等,1992年糧食總產量4.9萬噸。累計造林4.1萬畝,基本實現了大地林網化。1992年農業總產值5430萬元。場辦工業有機修廠、糧油加工廠、制磚廠等。1992年末全場總人口1.4萬人,場部所在地尖山鎮聚居人口4782人,已發展成為農墾小城鎮。-

-

農場歷史

尖山農場始建于1949年,經過58年的開發與建設,經過幾代墾荒人的耕耘和付出,勤勞智慧的尖山人已經把一片野獸出沒、杳無人煙的亙古荒原改造成了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并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現農場轄區面積60萬畝,其中耕地32萬畝,總人口14000人。農場下設10個管理區,年生產糧豆7萬噸,年實現社會總產值3億元,人均年收入9200元,連續三年進入墾區各農場綜合排名前十強,是黑龍江省農村經濟工作先進場。-

-

地理位置

尖山農場位于東經125°19′53″至125°47′15″,北緯48°46′55″到49°1′18″之間,地處黑龍江省西北部大興安嶺南麓向前延伸的丘陵地帶,屬嫩江縣和訥河兩縣境內,該地區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性氣候。

農場因境內有一座海拔419米高的休眠火山――吐莫葛山而得名, 吐莫葛在當地蒙語中是“火山噴發”的意思。現該火山仍然屹立,內含豐富的火山灰和地下優質礦泉水資源。-

-

自然資源

農場自然資源豐富,天然林和人工林面積達11萬畝,草原面積6萬畝,水面2000畝。農場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堅持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堅持合理使用農藥化肥,已經建設成4萬畝綠色食品基地,場內沒有制造污染的工業企業,保持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以植樹造林為載體,在全場實施了“綠滿尖山、共建家園”生態富民工程,場在林中的生態格局已初步形成。 [4]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尤物国产区精品视频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日韩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 在线精品亚洲第一区焦香 | 免费观看国产v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