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安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鏡泊湖濱、牡丹江畔,以古老、秀麗、富饒聞名于省內外。地理坐標在東經128°7’54"~130°0’44",北緯44°27′40″~48°31′24″間,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4.5℃,最高氣溫36.5℃,最低氣溫-40.1℃,積溫在2600~2700℃之間,無霜期130~135天,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素有塞北小江南的美譽。地貌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屬長白山熔巖高原于中山區張廣才嶺和老爺嶺第二隆起帶,區域地貌特征為低山丘陵區。寧安市東與穆棱市毗鄰,西與海林市交界,南與吉林省汪清縣、敦化市接壤,北與牡丹江市相連。距哈爾濱市320公里,距牡丹江市23公里,地處綏芬河和琿春兩個國家級開放口岸的中心地帶,分別相距190公里,鶴大公路、牡圖鐵路縱貫全境,距牡丹江民航機場19公里,是東北亞經濟技術交流中商賈往來、物資集散和信息傳遞的重要區域。全市總人口44萬,滿、朝鮮、回、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9%,其中滿族和朝鮮族分別占總人口的8.8%和7.8%。
寧安市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寧安地貌呈“七山一水二分田”之勢,全市自西向東相間形成了構造剝蝕山地、剝蝕丘陵、肅蝕堆積坡地、沖積平原及熔巖臺地等五種不同的發貌類型。復雜的發形地貌,造成了各種資源儲量豐富的優勢。寧安土地資源豐富,適合各業全面發展;山林資源富饒,為我省重要的木材資源基地;水能蘊藏量極為豐富,有優質天然礦泉水多處;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豐,富有金、銀、水晶、大理石、花崗巖、玄武巖、火山灰、陶土、石灰石等30多種;珍貴的野生動植物和山產品資源品種繁多;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堪稱天下一絕。
水利資源:俯瞰寧安市,河道縱橫,水網如織。寧安境內有一江(牡丹江)、三湖(鏡泊湖、小北湖、鉆心湖),55條河流,總流長1472公里,年總徑流量18億立方米,水能資源蘊藏量為43萬千瓦時,有開發價值,尚待開發的水能資源為3.6萬千瓦時。現有大中小型水庫13座。境內的潑雪泉、鉆心湖等多處泉水均為天然優質礦泉水,并且水量可觀,是一大寶貴資源。充足的水利資源,為寧安能源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土地資源:寧安市境內土地肥沃,物理機械性能好,宜種植各類作物,農業綜合開發有很大潛力。
林業資源:森林是寧安市境內的主要自然資源,寧安林業局所轄9個林場,境內樹種多,既有凍土帶的樹種偃松、岳樺,也有亞熱帶的樹種黃菠蘿、水曲柳,還有大量的珍貴樹種紅松、云杉和冷杉,擁有國內最大的、被稱為“綠色明珠”的紅松母樹林。寧安市森林資源富饒,林木的綜合利用和林副產品的精深加工領域投資收益前景遠大。
野生資源:茂密的森林資源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天然繁衍生息的場所,據統計,境內野生動物有27種,被列為國家保護動物的有東北虎、梅花鹿、馬鹿、紫貂等。野生禽類有300多種,占全國鳥類品種的1/3,被列為國家保護的珍貴野禽有白鶴、鴛鴦、中華秋沙鴨、白腹海雕、虎頭海雕等8種。野生經濟植物品種多,中草藥類有54科112種,主要品種有人參、黨參、黃芪、桔梗、麥冬等,其中黃芪被中藥界稱為“塔芪”,素有“黃芪以北為上,北芪以塔芪為珍”之說,每年野生貯量逾千噸。境內野生山野菜有可供出口的薇菜、蕨菜、刺老芽、猴腿等;菌類有針松茸、榛蘑、元蘑、猴頭、木耳等;野果有山里紅、山葡萄、榛子、山梨等。另外,山野菜品種多,產量大,年產量在1萬噸以上,年加工量可達2000噸,質量高、無污染,其深加工已成為國內外竟相投資的熱點,是寧安的重點開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