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團鎮位于延壽縣東部,距離延壽縣城20公里處,北部與方正縣、賓縣接壤,南部與加信鎮、安山鄉隔河相望,西部與延壽鎮毗連。輻圓面積為425平方公里,鐵通公路自西向東穿越全境。全鎮轄15個行政村,68個自然屯,常住人口3962戶10068人。六團鎮北部屬半山區,南部屬河谷平原,季風溫帶氣候,常年積溫2200至2400度,年平均無霜期12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580至600毫米。土壤PH值在6.3左右,屬于偏酸土壤。
【資源豐富】
轄區內自然物質豐富,有木材、石灰石、草碳土等資源。轄區旅游資源豐富,有風景秀麗的大砬子山。
【地容地貌】
三面環山,有西柳構河和興降河兩條流域。西柳樹河由北向南流經鄉境。
【水利資源】
轄區內有螞蜒河、柳樹河、大凌河、小凌河和雙龍河等河流,修建有關門山水庫、太安水庫、雙龍水庫和東安水庫。
【種養殖情況】
總耕地面積28.8萬畝,其中早田14.7萬畝,水田14.1萬畝,主要農作物水稻、玉米、大豆;養殖業主要為黃牛、肉雞。
【產業發展】
聚焦主導產業培育,推進光伏發電、木耳栽培、食用菌等重點產業項目,努力增強產業發展后勁。大力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成立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壓實責任,鎮干部包村到戶,秸稈綜合利用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大力推進農業托管項目,提高單位產出,降低投入成本,逐步實現農業經營的機械化規;8餍姓宄掷m推進道路硬化、田間路硬化、石砌邊溝、鐵柵欄等民生工程,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社會事業】
扎實做好民政救助工作。1到4月份,我鎮發放低五保等優撫金為:一是城鎮低保,現有低保對象11戶14人,1到4月份,發放資保障金32400元;二是現有農村低保戶493戶715人,1到4月份,發放保障金1004749元;三是臨時救助,1到4月份,共救濟114人84200元;低收入群體得到有效救助,實現應保盡保,杜絕了不穩定因素的發生。
【勞動就業】
六團鎮以脫貧戶參與幫扶產業生產、參加村內公益崗、到縣內外其他企業務工三種方式,推動脫貧人口務工就業。積極搭建用工對接平臺,強化服務保障,確保有務工意愿的脫貧勞動力100%就業。參與幫扶車間生產共87人,其中脫貧人口41人。疫情期間,參與疫情防控公益崗115人。我鎮外出務工脫貧人口747人,其中:省外務工120人,省內縣外務工32人,縣內鎮外務工75人,鎮內務工520人。
【環境衛生】
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改善人居環境。繼續鞏固村屯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永興村和新合村屯內圍欄。持續開展村莊綠化行動,今年實施了東安村、永興村、凌河村等12個村42個自然屯綠化工作。打造了東安村、永興村、六團村主干道兩側等一批環境改造試點。六團鎮成立了專業保潔隊,配備專業保潔車輛,對鎮村每條街道全天候分段巡回保潔,見臟就掃,做到治理環境無死角。
【文化事業】
六團鎮持續推動文化建設,建設延壽縣圖書館六團鎮分館一座,藏書3500冊;爭取到農村體育工程“籠式足球場”項目;新建和完善村級文化廣場2個;完善15個村級農家書屋,組織干部群眾積極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文藝演出,參加縣籃球賽、排球賽;聯系市歌劇院、縣評劇院、文化館積極開展送戲下鄉文藝匯演6場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實踐活動。此次活動以全面學習黨史為重點,深入了解黨的百年奮斗史,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突出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通過“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實現“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目標,奮力開創我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