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市新城區的規劃勾畫了一條東南——西北走向的歷史文化和生態發展軸線。新老城區之間通過生態園這條生態廊道相連。新城區的規劃范圍是北至漯寶鐵路,東至姚孟電廠,西至毛營軍鐵專用線,南至水庫,規劃共分三個階段:起步區10平方公里,近期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遠期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新城區的規劃形態是帶狀,交通流量主要是東西方向,新城區與老城區之間距離10公里,通過6條城市道路和規劃的輕軌交通相互聯系,十分鐘即可到達。向西通過2條公路和鄭石(鄭州至石人山)高速公路與魯山縣和寶豐縣相接,北部的漯平洛高速公路出入口在新區起步區東部2公里處,通過此入口向東南20公里處即可接許平南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快捷順暢的交通聯系對新城區的建設必將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
新城區起步區北依香山,湛河、漯寶鐵路、漯平洛高速公路在北面穿過,白龜山水庫西干渠縱貫南北。規劃區內有坡度較緩的丘陵分布和近70平方公里的水庫面積,自然資源豐富,為新城區的生態景觀建設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條件。新城區的規劃引入生態城市、共生城市、新陳代謝城市等先進理念,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精神和改善人居環境的意愿。同時規劃一改過去“攤大餅”式的城市擴張模式,采取組團開發的概念,把城市結構分為行政辦公區、教育科研區、居住商貿區、高新產業區等若干組團,從而為平頂山市遠景建設制定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教育科研文化區位于新城區北部和起步區東部的鍋底山一帶。鍋底山是平頂山師專新校區所在地,占地2000余畝,這里景色秀美,水庫景色盡收眼底,是教書育人的理想用地。緯四路南側從東至西分別為:平頂山市工業學校、平頂山工學院、平頂山衛校、平頂山金世紀高級中學,與緯四路北側的文化居住用地一起構成新城區的教育文化景觀軸線。目前,平頂山工學院、平頂山師專和金世紀高級中學的建設都已初具規模,教育產業的發展對周邊的文化、居住用地的開發利用必將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
行政辦公、商業金融區位于主干道緯一路以北,該區域充分利用現有地形地勢,依山就勢,將辦公、商業旅館、居住、文娛、社交游憩等功能組織在一起,塑造出功能齊全,交通便利,生態優美且有文化內涵的城市公共空間。作為新城區的標志性建筑——市政大廈現已投入使用。市政大廈位于湖濱生態公園北部,背靠景色優美的中心公園,前面通過開闊莊重的中心文化公園和湖濱生態公園與水面相連,該區域以其便利的交通條件和市政大廈的主導帶動作用構成新城區的核心區域。核心區的建設是帶動新區發展的又一切實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