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峪鎮寺郎腰村位于鎮政府北部10公里處,東與林仙村、陡巖溝村交界你,南與方山村相連,北與反頭嶺村毗鄰,西與國家級水利樞紐工程小浪底大峪峽相望。寺郎腰村因位于上鉤組有一穴雞冠狀地葬墳能出“侍郎官”而得名。全村共有10各居民組,305戶,1158人,總面積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00畝,退耕還林1004.4畝,林地面積5431.3畝。
全村共有黨員26名,村三委班子成員4人,支委3人,村委2人,監委會1人,三委交叉任職2人。
寺郎腰老市場建于1997年,至今已有商戶70家,2009年5月,鎮黨委政府在這里發展大峪新區,該村實施了遷戶并村工程,加上外村有80戶遷住新市場,環湖路、大壩、亂石村住宅樓等項工程正在建設中,不遠的將來,寺郎腰將是一個集“辦公區、公共設施區、商貿區、農產品集散區、休閑服務區”于一體的山區小集鎮,大峪鎮的政治、文化中心。2010年該村加入“百強富民村建設”行列,投資16萬元提升了戲院檔次,建造了“一場兩石”,3處景觀小品。今年3月十八古會,濟源市豫劇團首次來該村整修一新的潔凈寬敞的戲院中演出。村級硬化道路5.7公里,基本實現了組組通或戶戶通,鋪設自來水管道10000米,家家用上了自來水,架設程控電話208戶,沼氣推廣迅速,有線電視入戶90家。
寺郎腰村的主導產業是種植業、養殖業、勞務輸出、經商。
種植業,除種植糧食滿足口糧外,主要是種大蔥、小辣椒。該村的大蔥起步于1981年,至今已有30年的歷史。由小到大,現在保持在400多畝,并輻射帶動了周邊諸村。寺郎腰大蔥以白長味辣質優,于2006年獲得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認證,2010年又獲省大蔥地理標志認證。寺郎腰大蔥暢銷洛陽等地,年年供不應求,畝收入在3000-5000元,僅大蔥一項收入160多萬,人均1300多元。
養殖業主要是豬牛羊雞。
勞務輸出,一年在外打短工和長工的有208人。
經商主要是在市場上做生意。70家,寺郎腰村占40家。一半戶擁有私家車,部分村民在市里都有自己的房子。
2009年該村人均純收入3401元,2010年3899元,增長14.6各百分點,受到市政府的5000元獎勵,2009年、2010年被鎮里評為績效考核先進村,2010年被評為市級衛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