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村位于林州市北部,距任村鎮西南1.5公里,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依村而過。全村總面積5.34平方公里,下轄冶家墁、西垴山、南豐3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488戶,1650口人,現有黨員40余名,其中外出務工600余人。全村耕地900畝,林地1500畝,其中新增核桃林1000畝。
南豐村以爭創五好黨支部為目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強基富民工程,堅持走群眾路線,有效地推進南豐新農村建設步伐。
2011年換屆以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認真工作負責的態度、飽滿的熱情、發揚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以扶貧辦所撥120萬元扶貧資金為基礎,帶領村干部群眾在實際工作中,以新班子、新起點、新舉措、構建和諧新南豐為目標,展開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教育,認真組織黨員干部學習三個代:重要思想,講正氣,樹新風,支部作堡壘,黨員當先鋒,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積極籌集資金,600余萬元。
新建村委辦公樓,原辦公場所時建于60年代,破舊簡陋,年久失修,辦公條件及差,更談不上組織黨員活動,特別是上級領導及有關人士到南豐檢查指導工作,連個接待的地方都沒有,更談不上什么招商引資,還有85萬多元的外債,村上就連群眾吃水及辦公電費都交不起,多次召開黨員、群眾代表會議進行研究,支書最終決定從自己工地上往回調設備、拉料,調集施工隊伍進行施工建設,所有費用由自己出資,例屬捐款,為村民服務,用了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建成了520平方米的村委辦公樓及350平方米的群眾文化大院,于2012年7月24日正式投入使用,并動員太原的朋友為村捐增價值3萬元的全部辦公設施,使南豐的辦公區域換然一新,辦公樓的落成,是南豐村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張家正書記帶領黨支部及全村人民積極進取邁向成功的重要標志。
為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多方籌資在全村新建群眾休閑文化廣場四處,建筑面積達2800平方米,安裝健身器材26套,安裝景觀長廊15米。
為了改善群眾生活、生產條件,方便群眾出行,積極爭取資金,借社會賢達志仕之力,對1.89萬平方米的街道進行了砼硬化。
在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重修紅旗渠三年水利大會戰的大好時機,對蓄水3萬立方米的南豐池進行了庫塘治漏,解決了全村牛羊飲用,供800畝田地、林地抗旱之急。
南豐村安全飲水工程:新建800立方米的壓力池一座并對1.5萬米的管網進行了改造,徹底改善解決了村民飲水難題,讓群眾真正吃上了安全飲用水。
千畝核桃林的種植工程:已種植980畝,4.1萬棵,成活率高達98%。核桃林的種植工程是南豐的支柱產業,成林后每年核桃林經濟收入將得到440萬元,人均收入2,750.00元。支書在千畝核桃林的種植工程中捐資20萬元,從山西汾陽購回核桃樹苗供群眾免費種植。
為提高農民文化生活,讓村民學習和掌握更多的科學種田、科學種植、養植技術特成立萬冊農家書屋供群眾學習技術本領。
毎年九九重陽節之際,動員賢達志仕獻愛心,弘揚中華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免費為老人送去食油、大米并為老人準備豐盛的團圓午餐,讓老人感受黨的溫暖與關懷。
完善原道路未硬化工程:連接硬化550平方米。田間道路維修,修復200米,砌石150立方米。文化舞臺頂治漏340平方米,種植梧桐樹經濟林20畝,改造風景池一座,新建老年公寓一處,培養優秀青年黨員12名。
黨支部、村委會十分關心教肓事業,經常深入學校調研,為了給孩子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小學危墻改造25米、院內砼硬化900平方米、綠化80米。
任南道路拓寬維修1.1公里,任南道路是村通往鎮里的唯一道路,在2011年前由于長林高速施工中,任南道路被運輸車輛壓壞,給群眾帶來諸多不便,尤其是給前往鎮里上學的學生帶來很多安全隱患,并發生過多起事故。
2011年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支書積極帶頭捐資48,174.30元,共計捐資227,874.30元修通了小寨河道路。1300人在受益,解決了八個村民小組的種地難問題。
南豐村農副產品更具有特色:高山純綠色小米、紅小豆,手工特制粉條。林副產品更有聲譽如:大紅袍花椒、板栗、柿餅、千畝核桃林的優質品種核桃。養殖業發展更是穩步向前推進,豬場一個、雞場一個。建筑業發展更突出,全村共有建筑企業八家。
西垴山——滴水巖旅游開發及風力發電招商引資項目正在進行中…
南豐村被上級黨委政府授予、五好黨支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先進村等榮譽稱號。成功地進入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
努力實現“擁有千畝搖錢樹,懷抱旅游聚寶盆”的南豐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