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鎮東、西、北三面環城,南臨洛河,屬山區丘陵和河川平地相結合地區。全鎮轄23個行政村,221個居民組,9173戶,總人口29518,(其中農業人口27340人,市民人口2178人),總面積207.5平方公里,現有耕地4.2萬畝,林地6.4萬畝,宜林荒山10萬余畝。 全鎮農業總產值完成6603萬元,工業總產值完成2798萬元,鄉鎮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入庫稅金分別達到206萬元和199萬元,招商引資完成80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402.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03元,計劃生育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68‰。
全鎮煙、菜、桑、林(果)、牧、草六大產業形成了一定規模。煙葉種植面積11420畝,畝均產值達1025元,完成總產值1103.3萬元,實現稅收220萬元,占全鎮財政收入一半以上。蔬菜傳統種植面積5000余畝,新發展“無公害”蔬菜500余畝,產值1000萬元。全鎮可養蠶桑園達1280畝,養蠶528張,產值達23萬余元。
林業生產共完成2002年造林總面積27958.9畝,其中退耕還林完成8815畝,荒山造林6400畝,荒山還林補植補造12743.9畝。畜草種植5000畝,公路沿線部分村還自發種植黃姜、夜來香等藥草2000畝。全鎮羊存欄8000余只,牛存欄11000頭,其中品種牛1000余頭。 全鎮非公有制經濟企業達到152家,產值突破1000萬。
勞務輸出縣外4000余人,縣內2400余人。全鎮各類民政對象1456戶,其中:病故軍人家屬1戶,革命傷殘軍人5人,老復員軍人47人,武警(含40%救濟)18人,現役軍人39人,-545人,農村殘疾488人,五保對象48戶54人,其中敬老院供養25人,共有貧困戶157戶429人,享受城鎮最低保障11人。 基礎設施建設:2002年底,全鎮人畜飲水困難已大面積解決,70%以上的農戶用上了干凈便捷的自來水,農村水利設施健全,全鎮旱澇保收田達10000畝,占耕地面積的24%;農電網二期改造已結束,達到了村村通動力電,組組通照明電。
鎮內2條主干道分別完成了柏油路和水泥路鋪設工程,通車里程分別達到33公里和5.6公里,23個行政村達到了村村通路,組組通機動車,風雨無阻;全鎮電話裝機容量達3000戶以上,鎮內3所中學、23所小學硬件建設達到“普九”標準,并順利通過國家驗收;鎮敬老院條件優越,環境優雅,97年獲省級文明敬老院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