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縣太清宮鎮地處豫皖兩省交界,東距京九鐵路亳州站15公里,北距隴海鐵路商丘站40公里,西距鹿邑縣城5公里,北傍渦河,311國道橫穿全境,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是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教鼻祖、世界百位歷史文化名人之一——老子誕生地。又是宋初著名道士陳摶的故鄉。全鎮自然面積44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一個辦事處。總人口41000人,耕地51000畝。1994年被河南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
太清宮歷史悠久,規模宏偉。漢延熹八年,漢桓帝兩次派大臣到太清宮朝拜老子并建老子祠。自漢桓帝以來,唐、宋、金、元、清等歷朝代典籍都有皇帝親謁或派大臣拜竭的記載,唐朝帝王對老子更是尊崇有加,自稱老子后裔,尊老子為圣祖,在這里大興土木,擴修老子祠成老君廟,后下詔改老君廟為太清宮。唐高祖年間,太清宮“宮闕如帝者居”。有宮殿600余間,占地872畝。宋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趙恒率百官親臨太清宮,發國帑重修太清、洞霄二宮,“廟貌比唐時有加”。太清宮成為歷代文人騷客流連駐足的好地方。謝靈運、李白、杜甫、蘇轍、范仲淹、歐陽修等都曾在這里留下大量尊老崇道、詠物狀景的珍貴詩篇。
太清宮鎮境內有關老子的名勝古跡眾多:太清宮太極殿、望月井、銘碑、古柏、隱山遺址、先天太后之贊碑、洞霄宮、圣母殿、娃娃殿、賴鄉溝等二十余處。太清宮是老子生地留下的最重要的紀念建筑,現存有太極殿一座,唐柏及歷代碑刻數十通。其中“唐開元神武皇帝道德經注碑”,碑文是玄宗對道德經的釋文,為文物之珍品。太清宮北一里許的洞霄宮是紀念李母的建筑群,存有正殿及周圍部分殿宇,宋真宗“御制御書并篆額”的先天太后之贊碑就立在這里。1961年、1978年隱山、太清宮分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太清宮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次接待美國、韓國、日本、新加坡、臺灣、香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旅游團體來朝拜和旅游觀光。黨和國家領導人-、-、張愛萍、-、-、-、張思卿先后游覽了這塊圣地。1997年,考古專家在太清宮發掘出一處含龍山文化遺址、西周古墓葬、東周夯土基址和大型馬坑、唐宋建筑基址、碑刻及明清建筑的大型文物古跡群。該遺址時代早,跨度大,保存完好,文化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太清宮鎮旅游資源豐富,占鹿邑縣旅游資源的60%,開發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