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區位于鶴壁市主城區西北部,總面積197平方公里,轄1鎮7個街道辦事處,38個行政村、62個社區居委會(25個村改居社區居委會和37個城鎮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15.6萬人。1999年之前,是市委、市政府駐地,曾作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40年。被確定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區、全國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示范工程區、全國法治縣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全國殘疾預防綜合試驗區,中原最具可持續發展縣區、全省國企改革攻堅戰先進縣區、全省綜治和平安建設工作優秀縣區,全市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先行區。
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春秋趙國古都,歷史綿延3300多年,曾有帝辛狩獵、詩經肥泉、趙建都城、釋林佛國等眾多歷史故事在此發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前沿,“石林會議”舊址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策源地和發祥地,現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新中國成立后,是國家“三線建設”的電子工業基地和礦區之一,自1957年建市到1999年,一直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資源豐富,基礎良好。已發現和可開采的有煤炭、水泥灰巖、白云巖等30余種。豐富的礦產資源是“因煤建市、因煤建區”的重要基礎,鶴煤集團、豐鶴發電、同力水泥等省市重點企業均在我區,目前仍是全市最重要的工業基地,全省重要的煤炭、煤化工、電力、水泥、陶瓷產業基地。山城區屬于海河流域衛河水系,境內有湯河、泗河、羑河3條河流,湯河主河道穿城而過,流經山城區18公里,流域面積160平方公里。境內下游鶴鳴湖是一座中型水庫,庫容5616萬立方米,其他8座小型水庫總庫容300萬立方米。產業發達,商貿繁榮。工業經濟基礎雄厚,形成了清潔能源、新型建材、裝備制造等三大主導產業,工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5%。圍繞三大主導產業,規劃建設了石林、牟山兩個產業集聚區。石林工業集聚區是以陶瓷和新型建材為主的省級產業集聚區,總規劃面積12.6平方公里,已入駐包括新中源集團在內的多家陶瓷企業,在建節能環保、綠色建材、裝配式建材等一批重點項目。牟山工業集聚區是圍繞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利用采煤沉陷治理土地規劃的新興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為清潔能源和裝備制造。其中,華石15.8萬噸煤焦油綜合利用項目是國內首套自主研發的懸浮床加氫工業裝置,技術水平世界領先;總投資68.7億元的新拓洋生物化工產業園開工建設。山城區特色商業區是全市最早規劃建設的省級特色商業區,入駐有山東銀座、印象新城、香港物果等一批大型綜合商業設施,2018年特色商業區固定資產投資、主營業務收入等指標全面達到省級特色商業區標準,全市僅此一家。環境優美,生態宜居。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三項指標分別達到了31.7%、36.2%、6.8平方米。湯河是山城人民的母親河,流淌千年,穿城而過,為改善湯河水質,全面啟動實施湯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湯河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扭轉了省控河流水質排名多年靠后的被動局面。鶴鳴湖8個島嶼分布其中,有天鵝、白鷺等幾十種種群在此棲息,旅游開發優勢獨特、基礎完善,累計接待游客35萬人次,已經成為我市對外宣傳新名片,目前正在爭創4A景區。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區內交通便利,省道東大線和葛嘴線分別過境,在城區中心形成“十字”公路通道,湯鶴鐵路支線途徑轄區9.2公里并在城區設站,鶴煤鐵路專用線及浚鶴鐵路為全區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帶來極大便利。連接山西能源基地和山東出海口的晉豫魯鐵路在我區石林鎮設立一級站點,是晉豫魯鐵路和京廣鐵路交匯處唯一大型鐵路編組站。
近年來,全區唱響“解放思想,鼓足干勁,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主旋律,貫徹“一切工作堅持高標準和有效益”總要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度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城市建設,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