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鎮鎮位于偃師市中部,伊河、洛河之間。全鎮轄19個行政村、192個村民組,總人口4.2萬余人,總面積31.8平方公里。
農業基礎穩固。翟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小麥種植和良種繁育遠近聞名,是全國乃至全世界聞名的優質小麥高產區。國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關項目——21世紀萬畝小麥超高產樣板田在翟鎮鎮實施,萬畝小麥平均畝產達到607.2公斤。河南省才智種子公司是農民育種專家徐才智創辦的全省第一家私營種子公司,該公司培育的“豫麥18—64”和“豫麥63(偃展1號)”是黃淮地區小麥主要品種,累計向全國推廣2.1億畝,直接增加社會效益160億元。
民營經濟發達。以“公司+農戶”為主要形式的針織業是翟鎮的特色產業。它起步于80年代,經過20余年的發展,已形成較為完備的市場體系和產業鏈條。全鎮共有針紡企業1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家,針織戶700余家,大型數控電腦針織機1500余臺,各類針織機械10000余臺,從業人員20000余人,針織產品主要有針織帽,產品遠銷東南亞、中東、南非、俄羅斯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達10億元。結合翟鎮針織產業優勢,搶抓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機遇,由洛陽國裕地產公司投資,總投資5億元、占地300畝的針織服裝產業園號、2號標準化廠房4層已封頂,已建成封項的兩棟標準化廠房均為四層框架結構,每棟6000平方米,每層1500平方米(長60米、寬25米),底層凈高為5米,其余凈高為4.5米,步梯、貨梯等設施一應俱全。適合各類針紡產業入駐。
文化底蘊深厚。翟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建都于該鎮,是中華民族古文明的發源地。翟鎮二里頭遺址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遺址,在該遺址發掘了中國最早的大型宮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銅禮器群、最早的鑄銅作坊、最早的宮城、最早的車轍痕跡、最早的綠松石器制造作坊以及用工最巨、制作極精的早期龍形象珍品——大型綠松石龍形器,被譽為“華夏第一王都”。-、李克強、-、宋健、張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蒞臨二里頭遺址視察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對二里頭遺址給予高度評價,稱二里頭遺址是最早的中國,是河南走向全國、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