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區位于南陽市中心城區西部,東與宛城區、方城縣相鄰,西與鎮平縣接壤,南界新野,北連南召,是南陽市黨、政、軍機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是南陽市中心城區發展壯大的基本空間和重要載體。全區總面積101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27平方公里。臥龍區轄二鄉(七里園、王村)、九鎮(安皋、潦河、青華、陸營、英莊、石橋、蒲山、潦河坡、謝莊鎮)、七街道(梅溪、靳崗、臥龍崗、七一、車站、光武、武侯)和龍王溝風景區辦事處,共有226個行政村、68個社區。全區人口95萬,其中鄉村人口59.89萬,是中國月季之鄉、民間曲藝之鄉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
自然地理
臥龍區位于北緯3242'——3317',東經11218'——11240'之間,地處豫、鄂、川、陜交通要沖,區位條件優越,交通通訊十分方便。區內地勢北高南低,南北長,東西窄,由西北向東南以淺山丘陵、壟崗和平原三種地表形態緩慢傾斜,屬長江流域漢水系,海拔高度在90——417.6米之間。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適宜,年平均氣溫14.9C,降水量805.8毫米,日照2116小時,無霜期229天。
境內聞名中外的人文景觀和旖旎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引人入勝。紀念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的武侯祠,保存有2000余塊漢代墓葬畫像石的漢畫館,東漢發明地震儀的大科學家張衡紀念館,紀念東漢醫學家張仲景的醫圣祠,年年吸引著數以萬計的中外游臥龍區宛城區地圖人。亞洲最長的橡膠壩在白河攔起萬畝水面,碧波蕩漾,船鬧人喧,國家體育部門在這里建立了全國賽艇訓練基地。
臥龍經濟
區內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擁有輕工、化工、機械、五金、紡織、制革、塑料、醫藥、食品、工藝美術等行業,數十種拳頭產品暢銷國內外,一批產品榮獲了省優部優稱號。區內氣候宜人,雨量適中,日照充足。郊區農村土地肥沃,生產棉花、花生、蔬菜、小麥、玉米、月季花卉業等,并已初步形成支柱產業,奶、蛋、魚、肉等一批副食品基地為居民生活提供了可靠保證。商貿發達,市場繁榮,新建、擴建的專業市場和大型的現代化購物中心,建筑豪華、氣派非凡。轄區內礦產資源豐富,獨山玉、石灰巖、鉀長巖、花崗巖、大理石、石英石、水晶石、紫晶石、高嶺土、陶土等馳名中外。這些良好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適宜工業和農、林、牧、副、漁各業的發展,是豫西南的一塊富饒寶地。
臥龍區發展前景廣闊。依據區情,區委、區政府確定了“農業奠基,工業立區,科教推進,開放帶動,城鄉一體”的發展站略,決心帶領全區人民開拓進取,務實苦干,使臥龍區的主要經濟指標經快跨入全國、全省城區的先進行列。
旅游資源
武侯祠臥龍區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名勝古跡與山水田園珠聯璧合,城區內有武侯祠、漢畫館、醫圣祠、張衡博物館,近郊有黃山遺址、后英莊遺址、三里營遺址等不同時代文化遺址。
臥龍區圍繞把旅游業發展成為支柱產業的要求,科學規劃,有序開發。突出地方特色、實施精品戰略,整合城鄉資源、集約開發經營,粘連景點線路,聯動三產發展。立足自然與人文相融,開發與保護并舉,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麒麟湖憑借中心城區歷史文化名城、山水風光新城地利,依托城郊山水田園生態資源,開發城鄉結合型的以漢代文化、山水生態、觀光農業為特色的旅游線和綜合配套對外接待的服務中心。突出開發二山(獨山森林公園、紫山風景區)、二水(龍王溝旅游風景區、蘭營水庫風景區)、二園(國家級南陽市農業高科技示范園、石橋月季花卉園)城郊型生態文化休閑度假旅游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