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月季觀光園位于鎮區西1公里處,是南陽精品月季種植區和展示園區。集休閑、健身、采摘、新型加工制作為一體,2009年4月26日,正式對游人開放。月季觀光園占地3000畝,現在園內培育出的月季有樹狀月季、微型月季、大花月季、豐花月季、切花月季、藤本月季、地被月季、食用玫瑰共8大系列600多個品種, 2005年順利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8年,培育的樹狀月季入選北京奧運會,現在,基地出產的月季暢銷全國各地并出口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園區內配套設施有月季廣場一處,旅游觀光車4輛,攝影服務部一處,特色產品銷售中心一處,導游解說員2名,建農家樂飯店10戶。已初步形成集賞奇花、品農俗、嘗農家飯、購精品月季為一體的農業園區游新
石橋扳倒井位于臥龍區石橋鎮麥仁店村,年代為西漢,為第三批南陽市文物保護單位。扳倒井結構為小青磚砌筑,石質井沿,沿上有馬蹄印,井深3米,井口直徑85厘米。據傳說,在西漢末年,王莽派人誅殺光武帝劉秀。劉秀裝扮平民,騎馬連夜逃離南陽。劉秀跑得人困馬乏,饑渴難耐,忽然發現有一口水井,但是井水有一兩丈深,無法取水。這時,他蹲下來,用手扳著井沿,對著井口大聲喊道:“井啊,你能倒過來讓我喝口水嗎!”話音剛落,只聽見井里一陣嗡嗡響,井口向劉秀扳著的方向傾倒,井水也慢慢地升到了井口。劉秀又驚又喜,急忙喝了個痛快,馬也伸長脖子痛飲。人馬喝足后,井水又緩緩回落,而井口卻向南傾斜至今,青石臺上清晰地留下了劉秀的腳、手印和馬蹄印。劉秀稱帝后,人們便把這口井叫
夏莊墓地位于臥龍區石橋鎮龍窩村夏莊組,年代為東周,為第三批南陽市文物保護單位。面積約6萬多平方米。2019年~2021年經連續考古發掘,發現和清理墓葬111座、車馬坑2座。出土有銅、陶、玉石器等大量隨葬器物。墓葬分布于夏莊東側一道呈南北走向的崗嶺上。布局以墓地中部一座有封土的大型主墓為中心,南北兩側依次排列著中小型的陪葬墓。墓地規模宏大、特征鮮明,整體保存完好。陪葬墓排列整齊有序、布局嚴謹。主墓的陪葬車馬坑中發現了一輛六駕馬車,意義重大。夏莊墓地是南陽迄今發現最大規模的一處東周時期高等級別的軍陣墓葬群,對研究楚國貴族的喪葬制度、社會等級、社會生活等諸方面有著重要價值。夏莊墓地被評為“2021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石橋孫云宅院位于臥龍區石橋鎮當鋪后街,年代為清,為第三批南陽市文物保護單位。孫云宅院座北面南,現存建筑三座,由一進東廂房、過廳、二進西廂房構成。一進東廂房面闊三間11.05米、進深6.4米;過廳面闊三間11米、進深5.75米;二進西廂房面闊五間13.5米、進深7.5米。均為單檐硬山式結構。該宅院為典型的二進四合院布局,雖僅遺存三座建筑,但原布局和功能清晰:前方大門出入,通過中間過廳連通前后院落,最后的正房為主體建筑。這種布局的院落也是當地傳統民居布局的代表。保護、展示該宅院,使其與石橋中山街古建筑群連成一片,能很好地彰顯古石橋深厚的文化底蘊。
石橋王家宅院位于臥龍區石橋鎮朱村,年代為清,為第三批南陽市文物保護單位。王家祖上在大清嘉慶十八年建四合院一座,門前設置石獅一對,有拴馬樁等。由于歷史的變遷,前院東西房廂房、門樓已倒塌院。后半部分正房(北房)保存基本完好,門窗雕刻精致美觀。西屋于2004年已仿原狀重建,保護較好。王家宅院是保存比較完好的古四合院建筑、古民居,對研究石橋鎮明清時期的風土民情、民風有重要的價值。
蔡官屯遺址位于臥龍區石橋鎮蔡官屯村,年代為新石器,為第三批南陽市文物保護單位。南陽蔡官屯遺址位于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蔡官屯村西南部。遺址面積約3萬平方米,地層堆積厚薄不均,中南部為一臺地。遺址年代從新石器、周、漢延續到明、清時期。該遺址對研究南陽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西鄂縣故城遺址位于石橋鎮西南,西漢時期。故城為長方形,南北長600米,東西寬500米。西北角城基高0.30米,東南角高0.30-0.80米。城內及周圍有大量磚瓦片、陶片及銅鏃等遺物。據文獻推測,為漢淯陽縣故城。
石橋王家祠堂位于臥龍區石橋鎮朱村小學,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南陽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橋祖師廟位于臥龍區石橋鎮一中,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南陽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鄂遺址時代:漢地址: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