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邑鎮位于縣城南15公里,轄43個行政村,125個自然村,302個村民小組,土地面積95平方公里,14168個家庭戶,人口6.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426人,境內有漢、回等9個民族和諧相處。這里歷史悠久,其沿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稱葉邑,曾為許國國都;戰國秦漢為葉陽縣,唐為葉州和仙州;唐26年復稱葉縣,金元年間,北遷至今葉縣,原縣城稱“舊縣”至今。是葉沈始祖地,河南省千年古鎮,河南省葉公文化之鄉。
一、投資熱土的魅力之鎮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悅,遠者來。”葉邑鎮交通便利,有南通云貴、北達幽燕之說。境內蘭南高速、G234、S234交匯于鎮政府南1.5公里處,并設高速公路出口一處。43個行政村已經全部實現“村村通”,在全鎮“三縱四橫”的交通網絡中,形成了主干道輻射、村組路相連的嶄新格局。各村依托自身優勢,創新生產經營方式,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多渠道帶動集體增收、群眾致富。形成了以思誠村的洋蔥、蔬菜,杜莊村的小南瓜、蒲公英,南大王村的香菇、羊肚菌為代表的種植業,以湖羊、生豬、肉牛等為主的養殖業,以假發、箱包、車飾等為主的加工業等。依托產業基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等載體,堅持求實創新,堅持因地制宜、因需施策,打優勢牌、走特色路,探索各具特色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推動單一“輸血幫扶”向多元“造血自強”轉變。圍繞特色農業,以及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通過嵌入產業鏈條、助力產業升級、提供管理服務等。形成了以思誠村為代表的蔬菜種植基地。葉邑鎮堅持開放招商理念,依托資源優勢、區位優勢,以實施“歸根工程”為契機,通過組織召開在外成功人士和優秀企業家聯誼會、“返鄉人士看家鄉”考察活動等,鼓勵和吸引他們回到家鄉共謀發展。
二、流光溢彩的紅-鎮
葉邑鎮是葉縣紅色文化起源地,紅色資源豐富,轄區內共有革命老區村5個,分別是段莊村、思誠村、老鴉張村、朱崗村、樊莊村。1928年3月,段莊村進步青年段語禪建立了平頂山市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段莊黨支部,該村100多人參加革命、90%以上是赤色群眾、68戶是革命家庭、9位同志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被譽為“鷹城紅色第一村”。
2018年3月新建成了段莊革命老區紀念館,館內陳列著革命時期段莊村著名共產黨員段語禪、段邵勛、段永健等人生前留下的工作和生活物品約40余件。紀念館以圖文介紹、實物展示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真實再現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和革命故事,生動地展示了老一輩革命家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現已成為紅色“打卡地”。目前,老鴉張村史館主體已完工,正在布展中。葉邑鎮已成為平頂山及周邊地區追尋革命歷史遺跡、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發展紅色文化旅游的珍貴資源,并在傳承紅色基因和發揚老區精神等方面書寫新的輝煌。
三、特色品牌的文旅之鎮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掘整理歷史文化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著力推動二者的有機結合,我們以2023年葉邑鎮申報為河南省千年古鎮(古村落)為抓手。將段莊與其他四個革命老區村的英雄人物、歷史文物、遺跡遺址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打造紅色游;在舊縣街一帶打造葉邑故城游;在倒馬溝、燒車河、劉貴莊形成昆陽古戰場文化游;在思誠、蔡莊建成孝賢民俗文化游;在蘭莊、老鴉建成法治文化游。形成了獨具葉邑特色的厚重歷史文化旅游線路,使葉邑鎮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能夠在歷史的進程中歷久彌,構建新時代新葉邑的特色文旅品牌。
四、旭日東升的希望之鎮
葉邑鎮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紅色葉邑為牽引,以實力葉邑為總體目標,以美麗葉邑為發展保障,持續聚焦推動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一中心任務,重整行裝再出發,高歌猛進“十四五”,奮力開啟“紅色葉邑”跨越發展精彩蝶變新征程,有效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牢固樹立服務發展大于一切和速度就是質量、助推勝于謀劃的理念,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轉作風,強服務,促發展。發揚紅色革命斗爭精神,錘煉干部隊伍,凝聚人心民心,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為打造繁榮昌盛的葉邑奠定扎實基礎。
風帆正勁、闊步前行。這座充滿人文魅力的歷史古鎮正以全新的面貌和昂揚的精神奮勇直前;正以嶄新的姿態,昂立于昆陽大地之上。勤勞質樸的葉邑人將在新的征程上攜手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