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東部,地處豫魯蘇皖四省接合部,素有“豫東明珠、綠城水鄉”之稱。全市總面積2020平方公里,人口160萬人,現轄25個鄉鎮、6個街道,770個行政村(社區)。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打造并擁有了“漢興之地、能源之都、面粉之城、生態之市、長壽之鄉”五張城市名片,實現了從貧困縣到全國百強縣的華麗轉身,鑄就了“永爭一流,眾志成城”的城市精神。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文化先進縣(市)、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全國綠化模范縣(市)、全國食品工業強市等稱號,獲批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改革與建設試點、全國促進面粉產業健康發展試點、全國農村新能源革命試點、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市,入選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獲評全省第一批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市)。連續兩年躋身全國縣域營商環境百強。
永城文脈悠長、文化厚重,是千年古邑、漢興之地。孔子周游列國,經芒碭山避雨曬書,留下千古佳話。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以永城芒碭山為根為源,開創了大漢王朝四百年帝業。西漢梁國自梁孝王劉武始,八代九王在芒碭山辟建地宮,建造墓室,規模宏大。梁孝王王后陵被譽為“天下第一石室王陵”。芒碭山漢文化旅游區2017年被評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永城資源豐富、物華天寶,是能源之都、面粉之城。地下煤炭分布面積1328平方公里,儲量63.9億噸,是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全國七大煤化工基地,永煤集團、神火集團兩大中國500強企業座落境內。磁鐵礦、水泥灰巖、膨潤土、高嶺土、白云巖、石英斑巖等礦產資源豐富。小麥產量常年穩定在18億斤以上,年加工面粉60億斤,被授予“中國面粉城”稱號,成功舉辦九屆中國·永城面粉食品博覽會。
永城活力四射、充滿生機,是實力之城、奮進之城。永城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北依隴海、東傍京滬、西臨京九,鄭徐高鐵、連霍高速、鹽洛高速、德上高速和國道311、343穿境而過,市區距商丘和徐州機場不足100公里。城鄉交通通達,基本實現“莊莊通、戶戶通”。光纖寬帶遍布城鄉,是全省第一批啟動5G網絡建設的縣級市。三洋鐵路、沱澮河航運、引江濟淮等重大工程項目有序推進,綜合交通體系逐步形成。化工、裝備制造、食品和新材料“3+1”主導產業集群加快形成。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37.04億元、同比增長4.3%;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47.71億元,同比增長6.0%。連續12年跨入全國百強縣(市),2020年位居第65位,比2019年晉升7個位次。
永城生態優美、宜居宜業,是生態之市、長壽之鄉。目前城區面積近70平方公里、人口58萬,第七次人口普查初步核算城鎮化率54%。目前建成區綠化面積2365公頃,城區綠化覆蓋率43%、人均綠地面積15.52平方米,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生態效果。以人工之手雕琢城鄉自然之美,構建了“兩湖四帶一濕地三十公園”城區生態圈、“一山九川七廊道”全域綠色生態體系,榮獲省級“生態示范市”、全國中小城市生態環境建設試驗區。
近年來,永城市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踐行“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聚焦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奮斗目標,努力夯實支撐點,激發活力點,掌控風險點,擦亮出彩點,加快打造充滿活力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商丘副中心城市,爭當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領跑者、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努力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絢麗篇章貢獻永城更大的力量和更好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