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部區域為金洞司土司管轄,金洞司元代設安撫司,明代設長官司,后改為安撫司,覃氏世襲。
隆慶五年(公元1371年),降為洞長,后來又恢復安撫司。
清雍正十三年(1736年),改土歸流,司使覃邦舜改任千總,其子,覃庭健繼任。
今大集場村民大都是改土歸流,后從貴州、江西、湖南等地遷徙移民到此居住。
清朝晚期屬施南府恩施縣市郭里九甲。
民國初襲里甲制;民國十六年(1927),屬恩施縣芭蕉區大集聯保第一保(大集);民國二十五年(1936),屬第三南鄉區(芭蕉)大集場鄉第一保(大集);民國二十九年(1940),屬吉安鄉第一保(大集)。
1950年,屬桅桿區吉安鄉;1953年,屬十四區(大集區)大集(鎮)、芭蕉溝鄉、灣田鄉。
1958年12月,屬光輝(大集)人民公社大集管理區,下轄大集、中心、前進3個大隊;1961年,屬大集區大集公社,下轄大集、中心、前進3個大隊;1968年,屬大集區革命委員會大集公社革命委員會,下轄大集、中心、前進、清江、勝豐、勝利6個大隊;1975年,屬大集(盛家)公社大集管理區,下轄大集、中心、前進3個大隊;1981年,屬盛家壩公社大集管理區下轄大集、中心、前進、清江、勝豐、勝利6個大隊。
1984年,屬盛家壩區大集場鄉,下轄香樹槽、大集、下營壩、落坡壩、芭蕉溝、彎田6個村。
1997年,屬盛家壩鄉大集場管理區,下轄香樹槽、大集、下營壩、落坡壩、芭蕉溝、彎田、燈草池、車蓼壩、大茅壩9個村。
2002年,將大集場、芭蕉溝、彎田合并為大集場村。
2014年,為盛家壩鄉大集場村,下轄涼水井、下街、小咸池、豬心翁、小屋、金魚塘、余家坪、上街、獅子巖、農會、學堂、楓香坪、何家梁、彎田、一把傘、一壩陽、大坪17個村民小組。
2019年撤鄉設鎮,為大集場村,屬盛家壩鎮,下轄涼水井、下街、小咸池、豬心翁、小屋、金魚塘、余家坪、上街、獅子巖、農會、學堂、楓香坪、何家梁、彎田、一把傘、一壩陽、大坪17個村民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