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0年)趙王遷流放房陵后,居住在高墩山以北,趙王遷死后葬于趙家灣。
詩人胡曾作《房陵》詩曰:“趙王一旦到房陵,國破家亡百恨憎。
魂斷叢臺歸不得,夜來明月為誰升?”。
據《元豐九域志》記載房州房陵縣,五鄉,平安關在縣西,一鎮。
“五鄉”即“東西南北中”。
長龍堰(即趙家灣)歸羊鼻嶺鄉統領,現在羊鼻嶺是長龍堰村的一個居民組。
《明統志》記載,房縣編戶十五里,白窩保四:羊皮嶺,高墩山,包家河,東浪解家河。
長龍堰村歸羊皮嶺保轄;清光緒七年(1881年)仍歸羊皮嶺保管轄;民國23年(1934年)隸屬于羊包鄉(羊鼻嶺與包家河的簡稱)轄;民國34年(1945年)歸樹亭鄉轄;新中國成立后的1956年至1957年成立高級社時,歸石堰河(曹家灣)轄;1958年成立公社改為白窩公社長龍大隊,歸白窩公社轄;1984年設區建鄉時改為長龍堰村民委員會,歸紅塔區石堰鄉轄;1987年撤區并鄉,隸屬于白窩鄉管轄;2005年白窩鄉改白鶴鄉;2010年白鶴鄉改白鶴鎮,隸屬關系沒變,仍歸白鶴鎮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