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朱氏祠地處房縣城關鎮泉水村二組,占地面積6畝,建筑面積1400余平方米。朱氏祠堂,房縣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發現。現存建筑由月洞門、前廳、天井、正廳等組成。前廳和后廳均為磚木結構,臺梁式和穿斗式梁架,單檐硬山屋頂,小灰瓦屋面,均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廳、正廳門窗近年來改動過,主體構架保存較好。月洞門由石質過門石及磨磚拼鑲筑成滿月狀,月洞門門額上掛一灰塑匾額,上有中華民國畫家朱稼軒題“惜蔭”二字。前廳檐下橫枋保留木雕,雕刻內容是民間故事,左右是龍紋和鳳紋、寶瓶等圖案,前廳左右下檻墻由四塊青石砌筑,雕刻“官上加官、喜鵲登梅、獨占鰲頭、三元及第”等吉祥圖案。廳柱間穿枋上方浮雕有龍紋、動物等圖案。該建筑主體建筑保存完好,格局嚴謹;
稱湯泉寺。在房縣城關鎮東南12.5公里馬欄河南岸,背靠湯池溝口。因寺內有溫泉而名。唐代興建,后多次修茸。清嘉慶間(1796-1820)重修。層樓聳翠,飛閣流丹,澄澈愈疾,為邑中名勝之一。現存建筑面積218平方米,磚木結構。其中大殿,九脊四坡頂,面寬5間,進深3間,軒昂宏偉,古貌盎然。臺亭,六角攢尖頂,上下兩層,高9米,俏拔卓立,凌云欲飛。寺周山光林影,清池奔泉,幽麗多姿,游人不絕。
觀音洞古建筑位于房縣城南4公里的炳公村,清代。分布有觀音洞、關帝洞、玄天觀、三星閣、凈心亭等古建筑,保存有宣統年間的碑刻。(第四批)
房縣文廟正殿位于房縣城關鎮棉花倉庫,年代為明代。房縣文廟正殿是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9月房政文[1987]41號)。
桃園漢墓群位于房縣城關鎮桃園村,年代為漢代。桃園漢墓群是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8月房政發[1991]68號)。
鄂西北臨時分特委舊址位于房縣城關鎮北街,年代為1931年。鄂西北臨時分特委舊址是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9月房政文[1987]4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