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穿山堰村 | 隸屬:土城鎮 |
區劃代碼:420325103205 | 代碼前6位:420325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鄂C |
長途區號:0719 | 郵政編碼:442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此地有一座山,名叫龍頭山,山那邊有一片農田,常年干旱缺水,當地百姓因缺水十分懊惱。他們想把上溝的水引過山去灌溉農田,于是就組織村民修渠,哪知在開挖渠道時,有一處叫龍脖子的隆起地帶,總挖掘不開。沒想到的是,白天挖,晚上又長住了,反復多次,村民沒辦法把水引過山去。有一農夫就想了個辦法,用菜籽兌狗血攪到酒中,灑在開挖地上,方才鎮住。后來渠溝順利挖通,并修筑一堰塘,附近村落村民將水引過山去灌溉農田,故得名穿山堰村。
基本介紹:
穿山堰村是湖北省十堰市房縣土城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20325103205,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420325。郵政編碼為442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719 ,車牌號碼為鄂C。穿山堰村與葛坪河村、白雞鋪村、小亭村、黃泥溝村、通省館村、花樓門村、塘埂村、龍坪村、馬蹄山村、土城村、大河灣村、討寺方村、堤坪村、羊林村相鄰。
歷史沿革:
唐宋時,外遷移民在此開荒耕種,繁衍生息;明清時期,建立地方保甲,設立地方基層政權組織,查戶籍教化,催祖賦役;清光緒7年(1881年)為加強統治,興辦民團,設立白雞鄉,穿山堰歸白雞鄉轄;后組織軍民相間的民團組織,改保甲鄉里為團,實行聯保甲制。
設穿山甲,歸五區所轄;民國24年(1935年)改穿山堰保;民國25年(1936年)歸五區(土城)白雞鄉所轄。
解放后,1951年設立穿山堰生產大隊歸白雞鋪轄;19
周邊相關:
穿山堰村附近有房縣野人谷、房縣神農大峽谷景區、觀音洞旅游區、房縣野人洞、南潭生態文化旅游區、湖北詩經源國家森林公園等旅游景點,有房縣黑木耳、房縣香菇、房縣北柴胡、房縣櫻桃、房縣黃酒、房縣核桃等特產,有房縣火龍、房縣酒文化、房陵鑼鼓歌、尹吉甫民間傳說、房縣薅草鑼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