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人們沿獐落河流域尋術生存之地,清初設保甲鄉里治理地方。
晚清時期,設獐洛河聯保,由九道團所轄;民國二十三年(1834)設區寶鄉,歸四區轄;民國二十五年(1936)廢聯保為鄉,分設中壩鄉、下壩鄉、獐洛河三個鄉歸范家埡鎮所轄;民國三十五年(1946)設聚寶鄉轄11保;1946年9月,王樹聲、羅厚福率中原突圍部隊轉戰房縣,開辟鄂西北革命根據地,在中壩建立中共房縣縣委,房縣人民民主政府。
1949年1月房縣解放;1950年4月成立中壩區委公所,也稱十區;1952年8月改稱十三區,轄18個鄉;1956年3月稱中壩區轄7鄉;1958年11月,根據中央關于建立農村人民公社的決定,將區、鄉、高級農業合作社,分別劃為人民公社、管理區、生產大隊,設立中壩公社轄6個管理區38個生產大隊177個生產隊。
中壩林場歸屬地方國營綜合農場。
1961年恢復中壩區。
1964年底,中壩區轄7個公社40個大隊。
1975年3月,撤區并社,全縣撤銷13個區(鎮)公所,劃為一個鎮24個公社,撤銷中壩區公所,成立中壩人民公社,將三池、中壩、寶石、褚河、龍灘、下壩6個公社合并為中壩公社。
轄下壩、三池、良田、姚河、潘河、三溪、南坪、麥浪、水利、龍攤、龍駒、安家坡、龍駒山、胡灣、寶石、軍家、船倉、罐溝、上壩、褚河、毛家山、青陽、橫峪、長灘、油炸、咸池、青草坪、中壩等28個生產大隊。
1982年6月中壩公社轄28個生產大隊(下壩、三池、良田、姚河、潘河、三溪、南坪、麥浪、水利、龍攤、龍駒、安家坡、龍駒山、胡灣、寶石、軍家、船倉、罐溝、上壩、褚河、毛家山、青陽、橫峪、長灘、油炸、咸池、青草坪、中壩)129個生產小隊。
1984年6月,設區建鄉,將原25個公社(鎮)撤銷,設立13個區和2個縣轄鎮,建立106個鄉(鎮),其中鄉級鎮7個,鄉99個,行政村(居)616個,村(居)民小組3445個,改建為中壩區,轄中壩、下壩、三池、寶石、禇河、龍灘、高塘河7個鄉,37個村,161個組。
1987年10月,撤銷區級建制,將全縣106個鄉鎮,重新組建成7鎮,17個鄉和五臺林場計25個鄉鎮場,將原中壩區改建為中壩鄉。
1989年,中壩鄉轄6個管理區(中壩、下壩、寶石店、禇河、龍灘、三池)31個村135個村民小組。
2005年,中壩鄉轄14個村委會(褚河、寶石店、麥浪坪、龍灘、上壩、譚峪溝、三池、龍駒山、胡家灣、中壩、章家灣、罐溝、下壩、三溪溝),現中壩鄉轄7個村民委員會,1.15萬人,轄區面積237.43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