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寺水庫(又名木蘭湖)位于武漢市黃陂區東北部木蘭鄉境內,是一座以灌溉、防洪為主的大(Ⅱ)型水庫,兼顧旅游、養殖、航運等功能。該水庫于1959年11月開工,1965年11月竣工,總庫容2.896億立方米。夏家寺河自北注入水庫,出庫后向南匯人灄水。水庫防洪標準20年一遇,可減輕下游6000居民、5000公頃農田的洪水威脅,蓄洪錯峰,可提高灄水下游河道防洪能力。夏家寺水庫水利風景區位于武漢木蘭生態旅游渡假,西鄰宗教勝地木蘭山,東靠紅安縣,距武漢市60公里,距黃陂城區30公里,景區面積33.1平方公里,依托夏家寺水庫為中心開發建設,控制流域面積142平方公里。景區水面3萬多畝,大小島嶼23個,庫汊港灣132個,庫岸曲折長達58公里。庫區湖
葉家田革命舊址位于黃陂區木蘭鄉富家寨村葉家田灣。葉家田灣(又稱袁家灣)是紅色革命根據地,位于黃陂區東北部山區的木蘭鄉境內,東接紅安縣,西望木蘭山,山水相依,風景幽深。在土地革命初期,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李先念13歲時拜師學徒的木匠師傅袁學福,就出生在葉家田灣。他就是從該灣一個木匠屋里踏上救國救民的迢迢征程。
大余灣古民居建筑群位于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雙泉村大余灣,明、清時期。現存民居40余棟,建筑布局呈向心形。硬山式,穿斗結構,小青瓦屋面,磚石砌體皆使用傳統的糯米伴石灰砌筑。該村保存有較好的雕花睡床、欽賜壽匾、“雍正朱批諭旨”木盒、“嘉慶二十二年”石碾等器具。民居周邊還保存有大量的明清墓葬。(第四批)據《余氏族譜》載,大余灣建筑是典型的婺源民居風貌。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余姓大戶從江西婺源、德興遷居到此。大余灣先民認定古代琴師俞伯牙為余姓祖先,并傳岳飛的世系曾到此隱居,故有“俞伯牙先祖發祥地,岳鵬舉后昆遁隱村”的說法。家族發展史上曾有宋代“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的榮耀。明清時,村里誕生過100多位秀才進士,近現代則有名流百余人。大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師師部舊址位于黃陂區木蘭鄉雨霖村,時代為1926年。1998年,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師師部舊址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楊學誠烈士陵園位于黃陂區木蘭鄉寧崗村,時代為1957年。1998年,楊學誠烈士陵園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