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縣宋河鎮地處大洪山南麓,位于江漢平原北端,橫跨大富水中游。宋河鎮國土面積3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86.2公傾,鎮轄46個行政時,2個社區居委會,人口為58398人。2005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0.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13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500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6850萬元。
宋河鎮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京山新志》記載:宋河原名唐家莊,曾有大戶宋姓居此,又有大富水流經,遂得名宋河。旋有商家若干戶,屋頂多蓋紅瓦,一名“紅瓦街”。清中葉,因得大富水河水運之利,可與三陽、應城、漢口等地通航,逐步發展為京山縣東北部山區土特產集散地和集市貿易場所。素有“小漢口”之美稱,周圍距此約30華里的三陽、坪壩、晏店、仁店、羅店、石板河、天王寺、熊家灘、火龍等地居民都有趕宋河集鎮的習慣,故有“九個三十趕宋河”之說。
宋河鎮歷史悠久。境內有鄰近“屈家嶺文化”的舒家坡新時器時期的文化遺址,有盛唐時期新羅太子吟經事佛的芭蕉寺院舊址和新羅太子葬墓,有本世紀初的英國天主教堂故址,有距今1000多年的古富水縣城舊墟。
解放時期,宋河為京山縣第四區,1958年改名宋河公社,轄原三陽、宋河、羅店三個區;1961年改為宋河區、轄龍王、蒼臺、石廟、合興、湯殷、天子、坪壩、宴店八個公社;1975年冬撤區并社,宋河區分為三個公社——石廟公社(轄龍王、蒼臺、石廟、合興)、坪壩公社(轄坪壩、宴店)、宋河公社(轄湯殷、天子、團林林);1978年原團林公社又劃歸三陽公社,石廟與宋河合并為宋河公社;1984年復改名為宋河區;1987年改為宋河鎮。
宋河鎮區位優越。位于京山縣東北部。東南分別與羅店、新市接壤,西北毗鄰三陽、廠河,北與坪壩相連。鎮區東距應城城區46公里,南距京山城區32公里,隨(州)應(城)公路與安(陸)京(山)公路在境內穿過,相交于鎮區東南。隨岳高速公路縱貫全境,開設互通道距集鎮1.5公里,南距長荊鐵路京山站25公里。宋河扼武漢——大洪山之咽喉,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著名的宋河戰役(1948年)就發生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