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橋烈士紀念碑位于荊州市荊州區馬山鎮蔡橋村。紀念碑初建于1969年4月,由原蔡橋大隊革命委員會和貧下中農協會而立。原紀念碑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碑身通高8米、,寬2米,塔式長方體,以磚砌成。碑身正面仿刻毛澤東“死難烈士萬歲”題詞,背面鐫刻碑文:“在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光輝指引下,我地區廣大革命人民于1930年至1931年向-勢力展開艱苦卓絕的斗爭,為革命犧牲了20名優秀同志,特立此碑,以示紀念。”碑座上鐫刻有20位烈土的名字:“高土貴、吳傳珍、蔡自倫、宋云浩、蔡自安、蔡自常、蔡自富、蔡輝林、朱元富、阮戶貞、張元齊、羅正前、蔡自云、張老大、張0-、毛大、毛二、蔡自滿、蔡迪濤、朱元清。”原碑經過30多年風吹雨打,碑身多處裂縫。經荊州區政協
陰湘城遺址位于湖北省荊州市馬山鎮北約4公里處,為新石器時代古城址。該城址平面呈圓角長方形,中部的一條縱向沖溝將遺址分為東、西兩部。城址東西長約580米,南北殘寬約350米,面積約20萬平方米。東、南、西三面城垣基本保存較好,現存城垣寬度一般為10~25米,城垣外有城濠。已發現房屋基址13座、陶窯4座、甕棺8座、灰坑及水稻田的遺跡,城濠內發現了大量的動植物遺跡和文化遺物。其0土的漆木鉞柄,是目前中國新石器時代惟一的一件保存完好、且色澤艷麗如新的漆木器,使長江中游漆工藝的時代提前了2000多年。屈家嶺文化大型分間房子的發現,為研究當時城內居住形式、房屋建筑結構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大量的大溪、屈家嶺文化稻谷的發現,為研究長江中游地區稻作
馬山墓群位于荊州市荊州區馬山鎮和川店鎮境內。據統計有封土堆的古墓葬約300余座,分布面積20平方千米。其中大部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墓。經過多次發掘,出土有陶器、銅器、漆木器、玉石器等。其中馬山一號墓出土的大量保存完好的絲織品,馬山五號墓出土的吳王夫差青銅矛,望山一號墓出土的越王勾踐青銅劍,都是十分重要的發現。川店鎮境內在冊的馬山墓群數量多,規模大,埋藏文物豐富。馬山墓群是研究先秦時期楚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實物資料,對研究先秦時期的楚國文化,具有很高的價值。
菱角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長江中游北岸荊州區西北部的馬山鎮,菱角湖管理區境內占地面積1236.28公頃,現有各類濕地總面積1158.24公頃,濕地率高達93.69%。除了宜人的生態景色,菱角湖國家濕地公園區域及其周邊文化資源種類多,主要包括民歌民謠、遺址文化、紅色文化等。根據《湖北荊州菱角湖濕地公園總體規劃》,濕地公園劃分為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及管理服務區五個功能分區,規劃建設總期限從2016年到2023年。
蔡橋遺址位于荊州市荊州區馬山鎮蔡橋村,周代遺址。分布總面積70萬平方米。發現有城垣及較為清晰的臺基12個。臺基均為長方形,一般東西長約50米,南北寬約25米,高1米。臺基均為夯土構筑,夯層清晰,厚0.1~0.15米,可見明顯夯窩,局部夯層中夾有東周時期的陶片。臺基周圍有東周時期的遺物,陶器以紅陶、黑陶為主,有泥質陶和夾砂陶,器形有鬲、盂、盆、罐、豆、紡輪等,紋飾以間斷繩紋為主。該遺址規模較大,可能是周代楚國的一座重要城址,對研究楚文化、探索楚都遷徙等重大學術課題具有很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