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橋路社區 | 隸屬:酂陽街道 |
區劃代碼:420682002008 | 代碼前6位:42068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鄂F |
長途區號:0710 | 郵政編碼:441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1980年5月光化漢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是當時連接鄂、豫、川、陜四省的重要公路橋梁,通車后沿原公路兩側建商住兩用房,形成街道,得名大橋路。
基本介紹:
大橋路社區位于大橋路南端成郊結合部,東起交通局,西至仁義街,北至護城河,南至環一路,社區黨委下設5個黨支部,黨員258名,設有4個網格,主要街道3條,住戶1992戶,常住人口6564人,社區工作人員共10名。
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位于交通路16號,服務大廳面積約80平方米,內設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勞動就業與醫療保險、社會黨務與綜合事務、計劃生育與社區衛生、城市管理與環境保護、社會保障與社會救助等6個服務項目服務窗口,社區本著為民務實清廉的宗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
大橋路社區與臨江社區、和平路社區、龍崗村、甫洲村、盧營村、城東社區、牌坊街社區、洪城門社區、酂南社區、漢濱社區、仁義街社區、八一村、晨光村、楊寨村相鄰。
信息來源:省委組織部
歷史沿革:
明朝,屬光化縣堡子社。
清朝,屬光化縣下一社。
民國初年沿清制。
民國七年(1918),屬光化縣正區(老河口)。
民國十七年(1928),屬光化縣二區(老河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屬光化縣三區(老河口)。
民國三十五年(1946),屬光化縣中山鎮。
1956年,名新生街居委會,屬老河口鎮。
1958年,名新生街居委會,屬老河口公社三分社。
1979年,名新生街居委會,屬和平路街道辦事處。
1981年,名新生
周邊相關:
大橋路社區附近有李宗仁長官司令部舊址(老河口市博物館)、清泉溝、袁書堂教育基地、百花山森林公園、老河口西排子湖國家濕地公園、霸王墳墓群等旅游景點,有老河口大仙桃、老河口銀魚、丹河稠酒、老河口漢水梨、漢江石、老河口砂梨等特產,有老河口木版年畫、老河口絲弦、老河口贊陽鑼鼓、襄陽火炮、老河口木版年畫等民俗文化。
區劃:湖北省·襄陽市·老河口市·酂陽街道·大橋路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