洈水地處湘鄂邊界,位于松滋西南邊陲,F轄一區(洈水旅游風景區)、一園(洈水國家森林公園)、25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總面積365平方公里,占松滋市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總人口8.7萬人,占松滋總人口十分之一。其中城鎮規劃面積11.5平方公里,現有城鎮人口3.1萬人(城鎮化率35.6%),風景區規劃面積286平方公里,占全鎮面積78.4%。洈水景區由洈水人工淡水湖、洈水國家森林公園和地質溶洞群三大板塊組成,以亞洲第一大人工土壩的洈水水庫為核心區,集山、水、林、泉、洞、島和多元生態文化為一體。
洈水有較好的區位。洈水地處湘鄂交界,具有一鎮連二省四縣市的節點優勢。洈水旅游風景區也正處于荊州古城、長江三峽、張家界三大著名景區黃金三角位置,200公里以內有常德、岳陽、荊州、荊門、宜昌五個地級城市;洈水景區東距二廣高速26公里,北距江南高速23公里,西距宜張高速30公里,已納入十三五規劃的枝(江)石(門)高等級公路將穿境而過,景城旅游快速通道明年將動工建設,進出景區通達條件將有質的提升。
洈水有獨特的資源。洈水旅游資源豐富,經華科大專家組實地調查,洈水景區旅游元素涵蓋了全國旅游基本資源的89%,可塑性強。景區山、水、林、泉、洞、壩相互融合,有山有島有湖,湖光山色絕妙搭配,一步一景。洈水湖水域37平方公里,庫容6億立方米,測定為地表一級水質;湖中島嶼586個,森林面積1.5萬公頃,地質溶洞13個,有中小型水庫13座,建有水力發電站3座。物產豐富,有洈水紅心果、李家河柑桔、高山蜜柚、麻砂灘梨、洈水大閘蟹、清真牛肉、洈水大白刁等特色產品,“洈水鳙魚”獲國家有機食品認證,“上井泉生豬”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洈河山珍”、刁子魚、梨等一批產品進入超市。
洈水有多元的文化。洈水有新石器遺址、東周、漢代古墓群及水下文物。洈水被譽為“楚國西極”,早在2400多年前,屈原在他的《楚辭》中就對洈水的西齋有過表述。聞一多先生考證,洈水西齋為楚人祀神之地。洈水也是回漢聚居地,清嘉慶時期的西齋清真古寺,已有近200多年歷史,藏有清朝同治二年手抄《古蘭經》三十本和張學良、楊森題詞。佛教文化悠久,迄今1500余年歷史的靈鷲寺,是松滋最早的寺院。全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贈額,歸元寺昌明法師曾在靈鷲寺出家修行,被聘為名譽方丈,并題寫寺名。景區內建有九嶺崗革命烈士陵園,由-元帥和夫人黃杰題寫碑名,舉辦了紀念黃杰同志誕辰100周年重大活動,國家軍委、省市各界300多人應邀參加。
洈水有較為完善的旅游基礎。洈水城鎮建成區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萬人,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是松滋西南商貿中心。景區現已建成觀光景點29處,對外售票8處,經評估機構評估旅游資產總值達69.1億元人民幣,F有一定規模的旅游賓館達到13家(其中三星級旅游賓館3家),授牌營業的農家樂9家,共擁有床位數1034個,可提供餐位2150個,年接待能力達60萬人次。景區設有游客接待中心,設置有導游臺,配備有專業接待人員2名、導游6名,組建有旅游服務車隊;建有停車場6個、11萬平方米,建有旅游廁所6座,供電站2個,水廠3座,通訊、郵政、快遞服務實現全覆蓋,景區內外道路通暢。
洈水有響亮的品牌。經過近十多年的開發建設,洈水擁有了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風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濕地公園和全國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全國重點鎮等國家級招牌6個,先后成功創建了省級旅游名鎮、省級文明鎮、省級衛生鎮、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衛生示范景區、省級休閑度假區、省級自然保護小區、省級文明景區、全省衛生示范景區、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荊州十大核心景區、荊州市十大旅游景點等榮譽。2015年被評為全省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楚天杯”。自1996年開發建設以來,先后有原國家主席-、開國中將廖漢生、原軍委副主席-、原政協副主席張思卿、社會學家費孝通、經濟學家于光遠、原省委書記關廣富等領導人為洈水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