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堰鄉鎮大龍坪村,位于傅家堰鄉西北部,全村國土面積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9.9公頃,林地725.6公頃。距鄉政府15公里,有2條村公路從境內通過,與長陽縣毗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好,是傅家堰鄉聯系外界的重要通道之一。周邊與左泉洞村、田家山村、馬蹄井村、火山村接壤。相傳早年恩施有一名風水先生到此觀地,登高遠望,只見各條山脈在此取攏,中圍一坪,東、西、北三條山脈被清江等三條河流所斷,唯有西南梓樹包山脈向恩施伸展,于是指坪為龍頭、梓樹包為龍尾,定名為大龍坪。
一、地勢特色。大龍坪村平均海拔1030米,地勢平坦,四面環山,素有高山盆地之稱,內有上、中、下三坪。大龍坪村屬溫濕帶小氣候特征,雨水充盈,光照充足,加之土地肥沃,土層疏松,有機質含量高,盛產核桃和大蒜,其大蒜是少見的紅皮大蒜,香味純正。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南臨貓虎山,北依獅子山,西北并列大小相近、形如饅頭的24個小山包,即二十四團堡,從高處看,有大小、形狀相仿的等二十四座山峰,相傳人走入其中會迷路。另外大龍坪的晨霧也有一奇觀,霧籠罩在半山之間,但是只有天晴的時候才能看到,下雨天是見不到的。
二、風土人情。大龍坪村民俗有跳喪舞、唱山歌、繡花鞋和十碗八扣。其中十碗八扣是由方桌上擺的十個碗,有兩碗湯再就是扣肉、扣膀、扣羊肉、扣豆腐、扣雞膀、扣蒸渣、扣圓子、扣洋芋。村民每晚自發組織在集鎮跳廣場舞,還有在學校打籃球和羽毛球的,村民的文娛活動豐富。2012年5月19日,傅家堰鄉在大龍坪村舉辦了以“新農村、新農民、新氣象”為主題的首屆馬里蘭杯群眾趣味運動會。運動會共設有運肥接力、制營養缽、拋繡球、蔑匠細活、媳婦摸婆婆等11個項目,吸引了全鄉9個村1個居委會2000位農民參加其中;ü膽、喊山歌、九子鞭等一系列民間藝術也搬上了群眾運動會的舞臺,在傅家堰鄉掀起了一股精神文化建設的熱潮。
三、名特產品。區大龍坪村屬溫濕帶小氣候特征,雨水充盈,光照充足,加之土地肥沃,土層疏松,有機質含量高,盛產核桃和大蒜,其大蒜是少見的紅皮大蒜,香味純正。此外,當地非常適宜煙葉生長,是傅家堰鄉煙葉大村,馬里蘭千畝核心示范區,也是全省馬里蘭生產核心示范基地。
四、文化遺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傅家堰鄉蘇維埃政府曾設于傅家堰鄉。1932年賀龍書記到大龍坪,在先大龍坪一組馬家臺子立的一個紀念碑是中巴聯線蘇維埃碑以供后人紀念。
五、產業特色?h政府規劃形成以傅家堰集鎮為中心,大龍坪為副中心的城鎮居民點。2011年來,傅家堰鄉政府打造了一條由火山—馬蹄井—大龍坪—左泉洞的百里煙葉精品長廊,形成了以大龍坪中南海核心區為樣板的千畝核心示范基地。
六、展望未來。大龍坪村將抓好馬里蘭基地單元化建設,按照“一基四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種植規模化、經營集約化、分工專業化、管理信息化)的總體要求,突出大龍坪村馬里蘭煙特色,捆綁相關項目資金,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以大龍坪千畝煙葉示范基地為核心,加快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基地單元建設,打造核心基地示范單元品牌,形成我鄉煙葉產業在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