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陸區地處黃石市中心腹地,東接黃石港區、西塞山區,西連鐵山區,南鄰大冶市,北毗鄂州市汀祖鎮,是全市政治、金融、文化、信息中心和重要交通樞紐。全區東西長約13.5公里,南北寬約5.09公里,跨北緯30°09′-30°13′,東經114°56′-115°03′。轄區內下陸大道、發展大道、快速路、冶建路、銅花路、大泉路、杭州西路等街道縱橫交錯,黃新、浠大省道、106國道、大廣高速下陸段縱橫通過城區,鐵路西經武大線與京廣線相接,南經武九線與華東路網聯通,素有“黃金走廊”之美譽。轄1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東方山風景區,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長樂山工業園區,4個街道辦事處——團城山街道辦事處、東方山街道辦事處、新下陸街道辦事處、老下陸街道辦事處,5個功能新區——工業新區、旅游新區、生態新區、商務新區、幸福新區,全區共38個社區,區劃面積68平方公里,總人口21.5萬。
下陸古為荊楚之域,秦、漢屬南郡,北魏乃西陵縣郊,唐屬鄂州武昌,宋、元、明、清代為大冶縣之東鄉、北鄉,后稱永豐鄉、四會鄉,民國時期為大冶縣的申五鄉、長樂鄉,建國初始為大冶工礦特區之屬鄉,繼而改稱為黃石市第二區,以后稱黃石市郊區及下陸區等。下陸之名,始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唐相陸贄之弟陸迥宗伯高,任磁州刺吏,七十致仕,逐置業于興國路,定居于大冶。”其子孫繁衍,遍居東方山西南麓,故俗有“東方山下一片綠(陸)”之稱。下陸之名由此而產生。
下陸區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有金礦、鐵礦、煤礦、鉛鋅礦、硫鐵礦、白云石礦、花崗石礦、石膏礦、粘土礦、天青石礦等11種。其中,天青石礦儲量居全國第二位,極具開發價值;石灰石礦儲量亦豐,目前尚在開采之中。
下陸區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被譽為“三楚第一山”的東方山,坐落在城區西北角,因西漢大學士東方朔曾寓居于此而得名,以佛事盛而聞名。山中古木參天,氣候宜人,風景優美,“東方攬勝”、“靈泉卓錫”、“鐵牛懶臥”等“古八景”風韻依舊,更有古剎弘化禪寺香火綿延千年,薪傳不息。東方山脈已登記注冊大小寺廟22座,是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旅游圣地之一。東方山風景區現為國家“AAAA”等級旅游區,景區內盤山公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完善,賓館、醫療、游樂等配套設施齊全,是游人避暑、休閑、度假的理想去處。
磁湖位于下陸城區東邊,面積10平方公里,大于著名的杭州西湖,居全國市區內湖之首,磁湖以湖邊盛產磁鐵而得名。蘇軾謫居黃州(今市)時,其弟蘇轍由廣陵乘船來黃州,舟經黃石江面,突遇風阻,曾由勝陽港入湖避風,蘇軾聞訊后,寄詩相迎,轍亦以詩章酬答。湖中有小山,據記載,原建有清風閣、木樨亭等,久廢。山麓有石,曰“蘇公石”,當年“二蘇”酬唱詩刻,猶存石上。磁湖的主要景點有睡美人、鰱魚墩、澄月島、逸趣園、映趣園、野趣園等。磁湖景區內,山形峻峭,水域縱橫,山環水抱、交相輝映,美不勝收。1997年,磁湖風景區經省政府批準定為省級風景區。
經濟基礎雄厚——轄區大中型企業眾多,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9家,高新技術企業33家,已形成冶金、紡織服裝、銅鋼延伸加工、機械制造等主導產業,擁有大冶有色、美爾雅西裝、青島啤酒等一批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銅冶煉及深加工產業集群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年銷售收入已突破1000億元,千億元銅產業集群逐步形成,工業四項指標近年穩居全市第一方陣。
區位優勢明顯——下陸區緊鄰黃石火車站、滬渝高速、國家一類開放口岸長江黃石棋盤洲碼頭;武九鐵路、大廣高速貫穿城區,武黃城際鐵路將下陸與武漢打造成半小時經濟圈。下陸大道、發展大道、106國道、談山立交橋等縱橫交錯,實現了城區之間快速互通,形成以下陸為中心向外輻射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
山水風光秀麗——坐落城西北的東方山有“三楚第一山”之稱,現有大小寺廟22座,為湖北省最大的佛教寺廟群。境內磁湖水岸線達11公里,各類保護區面積達國土面積的20%以上;磁湖西岸的黃石人民廣場依山傍水、因勢造型,是湖北省最大的山水園林廣場。近年來,下陸區把生態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綠色發展,積極爭創國家森林城區。
當前,下陸區正依托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推進循環經濟圈、現代服務業經濟圈、旅游經濟圈協調發展,加快工業、旅游、生態、商務、幸福“五大新區”協同發展,積極建設臨空臨港經濟先行區,打造黃石首善城區、湖北循環經濟樣板區、全國老工業基地改造示范區、世界健康文化旅游區“四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