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隸屬咸寧縣豐樂鄉四都。
民國時期,洪家、團林橋石、范家、新屋王、新屋龔、大屋王、仄船萬、鎮家灣、徐洪、吳基、東倉朱、顏家12個村莊,大屋劉、鄭屋崽、施家、雷家、馬山王、程必達、周郭、董篾垴、甘家鋪、陳屋崽、鎮家、馬欄鋪12個村莊,均隸屬咸寧縣養正鄉(駐橫溝橋鄭家)龔家保(駐團林橋龔家)。
同年6月,洪家12個村莊和大屋劉等12個村莊所在的龔家保,隸屬咸寧縣橫溝區(駐橫溝高中附近日本人做的洋屋崽)。
1950年,改保、甲制為村、閭制,大屋劉等12個村莊隸屬馬安村(駐馬山王中門),馬安村還轄大塘下鄭家(又名大塘下)、大屋鄭、下里鄭(又名下里)、新屋鄭、紫銀鄭、尹家、茅屋棚劉家、白云樓鄭(又名白云樓)8個村莊。
洪家等12個村莊隸屬團林村(駐團林橋龔家)。
1951年1月,橫溝區改稱三區(駐橫溝橋鄭家),馬橋區改稱五區(駐馬橋老街中段福壽圖)。
同年4月,改村為鄉。
馬安、團林2個村隸屬一區海橋鄉(小鄉,駐團林橋龔家)。
大塘下鄭家(又名大塘下)、大屋鄭、下里鄭(又名下里)、新屋鄭、紫銀鄭、尹家、茅屋棚劉家、白云樓鄭(又名白云樓)8個村莊,隸屬五區麻塘鄉(小鄉,駐樊家嶺儲英小學)。
同年5月,成立農業生產互助組。
1954年初,大屋劉等13個村莊組成群豐初級社(駐馬山王中門),洪家等12個村莊組成新建初級社(駐團林橋龔家)。
1956年1月,初級社升格為高級社,小鄉合大鄉。
群豐初級社改稱群豐高級社(駐馬山王中門),新建初級社改稱新建高級社(駐團林橋龔家)。
2個高級社隸屬官埠鄉(大鄉,駐官埠橋街)。
同年6月,群豐(駐馬山王中門)、新建2個高級社隸屬孫田農村生產指導組(駐橫溝橋鄭家)官埠鄉改稱的官埠管理區。
1957年9月,群豐、新建2個高級社隸屬三區(駐橫溝橋鄭家)官埠管理區改稱的官埠鄉。
1958年9月,群豐高級社(駐馬山王中門)改稱馬安大隊,新建高級社改稱團林大隊。
2個大隊隸屬衛星公社(區級)官埠管理區(駐官埠橋街)。
同年10月,馬安、團林2個大隊隸屬衛星公社改稱的咸寧公社(區級)下轄的官埠管理區。
1959年2月,馬安、團林2個大隊隸屬咸寧公社改稱的城關公社下轄的官埠管理區。
1961年1月,馬安、團林2個大隊隸屬城關公社官埠管理區。
同年4月,馬安、團林2個大隊隸屬城關區官埠公社。
1966年5月,團林大隊8隊東倉朱、顏家2個村莊劃入橫橋公社陽光大隊,為13隊。
1975年3月,馬安、團林2個大隊隸屬撤區并社后的官埠公社。
1984年1月,馬安、團林2個大隊隸屬橫溝區官埠鄉。
同年7月,馬安、團林2個大隊隸屬橫溝區官埠鄉與官埠橋鎮合并的官埠橋鎮。
1985年9月,馬安、團林2個大隊分別改稱為馬安村、團林村。
1987年9月,馬安、團林2個村隸屬撤銷區建制的官埠橋鎮。
2001年3月,馬安、團林2個村隸屬張公鄉與官埠橋鎮合并官埠橋鎮(駐張公廟)。
2005年3月,馬安、團林2個村合并為馬安村(駐團林小學)。
2015年12月,馬安村從官埠橋鎮劃入咸寧市高新區托管的橫溝橋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