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陽新縣洋港鎮泉口村,是陽新縣的東大門,東與江西省瑞昌市毗鄰,南與江西省武寧縣接壤,交通要道十分便利,龍洋公路15公里便是大廣高速。全村總人口2200余人,轄16個小組,擁有耕地面積3400畝,山場面積24000畝,這里擁有大量的煤炭資源和大理石資源。全村10780畝新老油茶面積和4公里的天然溶洞是開發旅游的天然優勢。這里民風非常純樸,這里的干部具有實干精神,這里才是創業者的天地!
一、泉口人的夢:
2011年10月村“兩委班子”通過換屆后,新的領導班子,解放思想,開拓思路去尋找泉口人自己的夢。
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兩委班子”再三到市場中去調查研究,開拓思路,大膽創新從思路中去找出路,迅速編織出一個屬于泉口人自己的夢......
1、建設工業園區
按照原始的耕作方式,給農村特別是象我們這里的地理位置,梯田式、低洼田塊、冷浸田.....耕作一年根本沒有任何經濟效益,只有實施產業轉型,以工促農,發展農村產業化,才能切實讓我們的村民增加經濟效益。
村“兩委班子”外出廣東、長沙、溫州等地考察學習,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根據我們的有利條件和天然優勢,創辦“洋港鎮泉口工業園”。計劃開發面積1000余畝,第一期已經形成可建廠房面積200畝,園區內已形成路通、水通、電通。五年內在這1000余畝的園區可入駐100萬以上的企業15家,年產值7500萬元,實現利稅1500萬元,為當地村民創造750人就業平臺,為村級集體經濟年增收31萬元,為群眾人平年增收500元。
2、招商引資
工業園區的建設,村“兩委”成員統一思想,克難攻堅做了大量的工作,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在白手起家不等不靠的前提下,借資幾十萬元打造工業園區第一期工程。目前,借助泉口村在外經商創業的成功人士,邀請他們回鄉創業,以優質的服務,讓優惠的條件讓利于前來投資者。目前,落戶于該工業園區的企業有兩家,“陽新縣三泉食品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500萬元。“無紡布袋廠”計劃投資300萬元。還有幾個100萬元的外商投資項目正在洽談中,我們的招商政策是:
<1>優惠政策
(一)配套政策
1、凡規模以上的企業,實行一名縣級領導牽頭負責,一套專班服務、享受重點保護。
2、任何單位和部門不準無憑證收費,不準強行向企業攤訂報刊雜志、索要贊助捐贈,不準違規向企業強行提供咨詢、信息、檢測等有償服務,否則,一律視為“三亂”行為,企業有權拒付。企業在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可向縣企業投訴中心投訴,對涉及一個部門或個別工作人員的投訴,投訴中心要馬上進行協調,當場作出答復。對較為復雜或涉及兩個以上部門事項的投訴,在五個工作日內作出答復。
3、縣、鎮供電、供水、電信、市政等部門對投資企業的基礎建設工程優先安排水、電、通信及市政等配套設施,并按最低價位收費。不準隨意對企業停水停電,保證供電、供水、通信暢通。
(二)規費減免
1、進駐企業征地頭五年按3元/平方米,五年后每年每平方米逐增1元。
2、凡新辦企業,享受國家扶貧開發縣、比照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優惠政策。增值稅準予按規定以外購置固定資產實行稅額抵扣;企業所得稅按15%的稅率征收(新辦的交通、水電、水利、郵政、廣播電視企業,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3、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和投資5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項目,以及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鎮(區)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期間免收縣級應收的行政事業性規費。建成投產后,除國家規定的社會保險費、環境保護費、礦產資源補償費及中央、省、市收取部分(按收費標準下限收。┩,免收兩年其它規費。
4、對投資1000萬元以下工業項目和投資3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項目,以及投資300萬元以下的鎮(區)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期間按政策下限減半征收縣級行政事業性規費。
5、注冊資金在1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工商注冊登記費按注冊資金的0.8%征收;注冊資金1000萬以上、1億以下的企業,工商注冊登記費按注冊資金的0.4%征收;注冊資金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免收工商注冊登記費。農副土特產品注冊商標,免收縣級費用。企業改制所需辦理的工商、稅務登記和各種過戶手續,除證照工本以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一律免費。
(三)財稅扶持
1、對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1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享受“兩免六減半”的扶持政策,即從投入生產起兩年內,縣政府按其所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地方留存部分,由縣政府當年全額返還該企業用于擴大再生產或實施技術改造:第3年至第8年,縣政府按其繳納的所得稅地方留存部分,由縣政府按50%返還該企業擴大再生產或實施技術改造。對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項目,享受“兩免四減半”的扶持政策:對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的工業項目,享受“兩免四減半”的扶持政策。
2、凡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落戶陽新縣的生產性項目,縣政府將一次性獎勵項目建設啟動資金3萬元/畝;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縣政府將一次性獎勵項目建設啟動資金5萬元/畝。
3、縣政府獎勵的項目建設啟動資金,待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全部到位、竣工投產、投資資產核定達到規定的投資額和投資強度后一次性給予獎勵。
<2>優質服務
(1)園區內全面保證路通、電通、水通。
(2)協助辦理營業執照、商標注冊、稅務登記、項目申報及項目落實等各種業務服務。
(3)愛商護商是我們的責任,你們經營的每一個項目都是我們保護的目標。寧可犧牲我們自己的利益也要保證你們的利益不受任何侵犯。
(4)任何糾紛和矛盾都與投資商無關,你所做的就是賺錢,賺錢,多賺錢!
(5)園區范圍具備購物、醫務、餐飲、休閑等一系列配套設施。
3、開發農業產業基地
(1)種植業
油茶是泉口村一項傳統產業,泉口油茶品種經省林科院檢測,目前是我省品質最優良、產油率最高的品種。我們村在2010年2月份就成立了油茶產業合作社,自2006年至今,泉口人新開發油茶面積4000余畝,加上原有的老油茶林,現有油茶面積10780余畝。
藥材種植同樣也是泉口村的天然優勢。具有海拔500米的高山上,我們的村民種植“白術”面積500畝,形成了一項可持續發展,切實為群眾戶平年收5萬元以上的致富產業。
(2)養殖業
我們村的養殖業相當落后,現有魚塘300余畝,養羊專業戶1戶,養殖山羊150頭。養豬專業戶1戶,年出欄牲豬300頭。
(3)食用菌
今年3月份,我們村成立了“農業產業合作社”。主要組織各農戶種植香菇,研發“食用菌”系列產品。以合作社牽頭,進行技術培訓實地操作,用“合作社十農戶”實行產品回收統一銷售的模式,切實為群眾戶平年增收3萬元以上。目前,全村有120戶是合作社社員。
4、新農村建設
受工業園區的影響,周邊三個小組的村民看到工業園區的發展前景,見識了村“兩委”班子的實干精神,自發組織本組區域實施新農村建設。給工業園區美化一份良好的投資環境,給投資商創造一份好心情。從地方上整體的素質,看到了發展中創造巨大財富的希望!同時也是給泉口村在新農村建設上邁開了文明的第一步。
二、實干才能圓夢:
1、園區內的進駐企業
(1)陽新縣三泉食品有限公司
(2)泉口工藝廠
(3)富強香菇合作社
(4)南方通訊器材廠
目前已落戶企業4家,總投資7000萬元,可解決剩余勞動力300余人,年產值可達2600萬元,可創利稅560萬元。
2、農業產業化的實施
(1)林業
以油茶開發為泉口村的林業主體,現有油茶面積10780畝,每年以千畝的發展速度遞增。目前,有兩家山場流轉千畝以上的外商經營大戶正在洽談中,力爭五年內基本消滅泉口的荒山,讓泉口24000余畝山場成為林業產業的支柱。
(2)田地經營
泉口的田地耕作十分困難,根本不能規模承包,機械化操作,這里基本都是梯田,低洼小塊田,冷浸田......。全村耕地面積3400余畝,如實施農田基本改造后,這就是泉口人一塊相當可觀的“大蛋糕”,創造的經濟效益是現在的十倍以上。
(3)藥材種植
泉口村的下棧片位于海拔500米的高山上,山坡地近2000畝,是種植藥材的寶地。目前,僅兩個農戶種植,面積近500畝,每戶年收入在10萬余元。如果把所有的山地利用在藥材種植上,效益十分可觀。
(4)水產養殖
水產養殖雖然不是泉口村的優勢,現有水產面積300余畝。我們的水產業一定要走出原來的老模式,在水面上利用周邊的綠色環境,精心設計打造“農家樂”集垂釣、休閑、餐飲一條龍服務,形成水產養殖的新格局,發展我們水產養殖的品牌。
(5)其它養殖業
現有養豬專業戶1戶,年出欄牲豬300頭。今年,這個農戶新增豬欄500m2,三年內爭取上千頭以上的規模。為了讓泉口村的林地資源產生“第二產業”,特聘請專家指導泉口村發展林地養殖雞、鴨、鵝等,三年內達到30萬只。。我們思路得到了群眾的積極響應,既為林地除蟲除草,同時又是天然的綠色食品。
3、新農村建設
以工促農才能實現農業產業的發展,只要有了產業的規模,才能讓群眾在產業中獲得豐厚的回報。有了固定的經濟收入,人們從物質文明中就會注重精神享受,新農村建設,讓自己的家園變得美麗而溫馨是新時期農村的精神追求。建設新農村在泉口村大勢所趨,五年內全面推進泉口村的新農村建設,讓我們的土地更加富饒,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溫馨。
4、旅游產業
泉口村具有天然的旅游資源,這里山青水秀,一座4000米左右的天然溶洞令人流連忘返,山茶花盛開的季節,那萬畝油茶花就是一道非常靚麗的風景線。新農村建設給我們的旅游業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這就是泉口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我們的未來不是夢:
緊抓機遇謀發展,開拓創新繪藍天。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泉口人艱苦創業,用勤勞的雙手,用聰明的智慧,用科學發展的目光,利用我們的資源和能源來創造我們共同的財富。五年內,實現工業園區總產值7500萬余元,實現農業產業規;偖a值4000萬余元。全面實現全村范圍內的新農村建設標準化,讓群眾的基本素質提高新層次,把我們的家園建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我們早日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