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民主建政后,設回龍鄉民主政府;1956年農業合作社時,設青峰合作社、西莊合作社,負責人稱社長、村民改稱社員;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設立青峰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青峰生產大隊、青峰大隊,負責人稱大隊長;1966年5月,我國“文化大革命”開始,更名為青峰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負責人稱主任;1975年4月“撤區并社”,恢復青峰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負責人稱主任;1980年青峰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更名為包耳場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實行農村體制改革,撤隊改村,包耳場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更名為包耳場村村民委員會,簡稱包耳場村,負責人稱主任;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建制,設立西莊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簡稱西莊生產大隊、西莊大隊,負責人稱大隊長;1966年5月,我國“文化大革命”開始,更名為西莊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負責人稱主任;1975年4月“撤區并社”,恢復西莊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負責人稱主任;1980年西莊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更名為瓦缸窯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實行農村體制改革,撤隊改村,瓦缸窯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更名為瓦缸窯村村民委員會,簡稱瓦缸窯村,負責人稱主任;2001年4月,按照《省民政廳關于鄖西縣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鄂民政發[2001]192號),將包耳場村和瓦缸窯村合并為新的包耳場村,選舉產生包耳場村村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