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隨州市 > 隨縣 > 尚市鎮

湖北省隨州市隨縣尚市鎮概況

[移動版]

尚市鎮位于隨州市北部中間地帶,跨東經113°11′,北緯31°58′。面積210.3平方公里。漢丹鐵路、316國道從鎮西穿境,厲(山)新(城)公路呈南北貫通,交通四通八達,是連接隨西北的紐帶和橋梁。

地貌形態有山地、丘陵和沖積平原,是桐柏山脈由七尖峰向南延伸的末端形成的陂陀崗地,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微緩傾斜;最高點為東北部的云盤山,海拔445米,最低點是厥水東支出口處蘇家村的溜子口,海拔80米。地貌屬隨州地貌五大區的第四區類,即大片白堊――第三紀紫紅色礫巖、紅棕色砂礫巖、砂巖、易風化剝蝕,均組成丘陵地形及低丘崗地地形,是海拔平均100米左右的陂陀崗地。土壤多屬酸性黃粘土,故有“黃土高坡”之稱。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15.4°,無霜期232天,年平均降雨量835.3毫米。境內河流系長江府環河流域,共三條河流(王家河、三道河、兩河),全長197.1公里,流域面積1618.2平方公里;9條支流、流經本鎮14個村境。中型水庫龍脈和小型水庫13處,流域面積折凈攔控75.18平方公里。有名的山6座,礦藏有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煤礦和石棉礦。森林覆蓋率為26.02%,樹種200余種,近10年來發展的油桃樹達6萬余畝。土地肥沃,盛產糧棉。尚市古來不僅風光秀麗,風調雨順,富庶一方,還素有隨西北要沖之稱,現是隨州農業大鎮,鄂北水果之鄉。

尚市進入人類文明較草,境內有新石器時代房基遺址,有炎帝神農時代“日中為市”的白午集,鎮東北犁山坡,峰巒隱秀,壑洞幽藏,天然靈境,相傳舜帝生于犁山,耕于犁山,今犁山坡有舜田、舜井遺址。史載“歷山在北六十里,上有帝舜廟,山半有舜田、舜井、西有耙山、南有犁山坡,坡下有龍陂堰,傳舜耕于山下,龍涌此堰,為之蓄水”。境內王家河村(原名順河店),史記載,南北朝時叫“厲城”,“……折置淮南郡,以厲城、順義二縣立冀州,尋改順洲,大業初廢州,改厲城為順義”。 “南北朝時梁置縣”,距今1500余年。唐武德五年(623年)廢平林,順義縣。順義(今王河)設縣120余年的歷史,經歷了南北朝以后的梁、陳、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隨、唐九個朝代,民國年間尚市為鄉。1948年初凈明鋪是0隨棗縣委六區設地,是年6月并入太山廟區,機關仍駐凈明鋪;1949年隨縣第六區設尚市店,后移設厲山鎮。1949年后尚市行政機構歷經9次變更,1987年9月17日經0隨州市委(1987)22號文件決定,尚市成為市轄建制鎮,轄35個村,共240個村民小組,農村人口41277人。

尚市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勤勞勇敢的品德。社九村人-普(1901年-1927年),1921年在武昌大學讀書時加入中國0,后入黃埔軍官學校、廣州農-動講習所學習,1925年秋被派回隨縣開展農-動,是隨縣農-動負責人之一,1926年10月4日0隨縣第一次-會在-普家召開;王先后擔任縣農協會常務委員、執行委員長等職。1927年大革命失敗,-普為發展農民武裝,變賣全部家產,赴武漢購買0彈藥,返縣途中遭-軍攔截,王被捕入獄,9月在五眼橋英勇就義,時年26歲。1947年劉(伯承)鄧(小平)大軍挺進大別山,其第十縱隊途經尚市,民兵負責人童義成、周遠超等人積極組織民兵為部隊抬擔架、送軍糧、護送傷員至青苔,并協助部隊消滅了-太山廟鄉公所武裝力量。

1949年后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尚市人民根據“五山、兩水、三分田”的自然環境,為有利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在以水利為重點的農田基本建設過程中,自1952年至1974年間共興建中、小型水庫14座,年可攔蓄水總量7204.83萬立方米,總庫容達到3683.04萬立方米;開挖干渠11條,全長118179米;現有堰塘3207口,水面達32122畝,蓄水能力960余萬立方米;興建提水工程固定電力泵站14處,裝機容量420千瓦。水利設施有效灌溉面積7萬多畝。2008年糧食總產達7839.1萬公斤,平均單產662.1公斤,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14億元,其中農業產值2.3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00元,是1987年建鎮初的11倍。工業已形成紡織、建材、食品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個體私營企業達121家,企業從業人員1378人,實現工企業產值1.76億元,其中規模工業1.35億元,工業產值占全鎮總產值的42.5%。2007年建成35KV變電站,裝機容量為5000KVA,轄5條輸入電線路,設83個配電臺區,29臺專變臺區,配電變壓器112臺,總容量為10120KVA,年供電量達2000萬KVWH,通電率達100%,實現全方位、全覆蓋。境內除316國道和厲(山)新(城)公路穿境外,1980年至2008年間,修建8條鄉村公路和23條通村公路,通車里程達185.3公里(全部硬化),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郵電通信發展迅速,現有5條鄉村郵路,6個三農服務中心,3個便民服務站,并開辟24小時自助銀行,2008年郵政儲蓄金額8251萬元,貸款余額500余萬元;是年全鎮擁有固定程控電話4650戶,寬帶用戶480戶,中國電信移動用戶2000戶,電傳打字機、自動收報打字機已應用到政府、金融、電信、學校等部門,電腦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商業貿易欣欣向榮。城鎮區面積由過去的0.2平方公里,發展到1999年的2平方公里。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都有較大發展。1988年成立各級科普協會組織,共有科技人員184人,先后有15人譽為國家、省、市勞動模范,2人被選為國家和省人大代表。2008年全鎮設置有中、小學7所,幼兒園12所,在校生3105人(其中小學1753人),教職工253人,校舍面積39184平方米,建筑面積30267平方米(其中教學樓10710平方米),設有微機室、遠程教育室、圖書室、實驗室7個,多媒體教育室3個,學生成績合格率、畢業率均達100%,中考升學率自1990年后一直名列隨州市前茅,成為隨州教育強鎮。文化事業發展,有文化服務中心,新華書店、圖書店、廣電服務站,電視轉播站,文化用品店,各村設有農家書屋,陳列有政治、文化、生活、科技、少兒5大類共1059冊書籍。2008年擁有鎮衛生院、4個中心衛生室,16個村級衛生室,5家個體診所,設有54張床位,衛生人員115人,1991年被評為一級乙等醫院。

1987年尚市成為市轄建制鎮后,確立了農業立鎮方略,制定了“科教興鎮、企業強村、調整富民、增產糧棉、安定人心”的治鎮方案,大力推廣科學技術,使用優良品種、改進耕作方式,1988年普及了雜交稻品種,實行兩段育秧技術,更新小麥品種,實行溝箱改革;農業在品種改良、栽培方式、植保技術等主要生產環節上,采用了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農業科技的應用基本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1991年糧食產量按國家間接計算公式計算已實現“噸糧田”。在穩定糧、棉增產的基礎上農業經濟向專業化、商品化和現代化轉變,農業內部結構調整以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為方向,提出“噸糧田、雙百棉、畝千元”的目標,取得了“兩蔸西瓜一擔谷,兩畝西瓜一棟屋”的最佳效益;1991年實現工農業總收入8633.36萬元,比1980年增長10.4倍,位居襄樊市所有鄉鎮第21位,糧食總產量過億斤,棉花產量2020噸,農民人平純收入881元,被列為襄樊市前十名鄉鎮之一。

進入21世紀后,以油桃、葡萄、西瓜為主導的三大品系為龍頭產品的特色農業已成為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逐步形成了油桃、葡萄、奈李、紅梅李、西瓜、草莓、獼猴桃等15大類40多個拳頭產品,面積達6萬多畝,年產量10萬多噸,注冊了“尚果”牌商標,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產品遠銷國內外15個省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產值超億元。林果的發展改變了尚市農業內部結構,使本地農業進入商品經濟軌道,以群金村為中心的“世外桃園”基本形成,覆蓋周邊太山、敖棚、群祥、星雨、龍脈5個村,面積達52.55平方公里,以桃花文化為主導的旅游品牌逐年壯大,2007年3月首屆隨州(尚市)桃花節在群金村舉辦。桃花園景區已打造成“山上油桃、山下葡萄、園中養雞、架下種菜、池邊垂釣、路邊餐飲、主業突出、輔業發達、鄉風醇厚、設施齊全”的觀光農業示范基地。每年三月的桃花節“以花為媒、以節會友、以樹興業、以果富民”,游客達20余萬人,景區集旅游觀光,民俗風情為一體,顯天然雅韻,樸素濃泊之風情,集“吃、住、玩、樂”為一體的自然生態,讓游客領略農家風情、田園風光、流連忘返。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欧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制服类中文字幕 | 亚洲最新午夜福利网址 |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AV中文免费在线 | 小h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