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十堰市 > 竹山縣

十堰市竹山縣歷史沿革

[移動版]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天下為36郡,庸地復置上庸縣,改隸漢中郡,屬梁州。

西魏廢帝元年(552),改安城為竹山。

北周時,改上庸縣為孔陽縣。

文帝開皇十八年(598),改孔陽縣為上庸縣,改羅州為房州,領上庸、竹山、光遷、永清4縣。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改房州為房陵郡,治竹山。

唐初沿隋制。

唐太宗貞觀十年(636),廢遷州,置房州,治竹山,領房陵、竹山、永清、上庸4縣,屬山南東道。

玄宗天寶元年(742),改房州為房陵郡。

肅宗乾元元年(758),復房州,竹山屬之。

五代時,上庸、竹山仍屬房州。

宋初沿舊制。

北宋太宗雍熙三年(986),省上庸入竹山,仍隸房州。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置金、均、房州鎮撫使,屬利州路。

宗紹興五年(1135),隸襄陽路。

紹興七年(1137),改隸京西南路。

紹興十年(1141),置金、房、達、開安撫使,改屬利州路,房州領房縣、竹山2縣。

元沿宋制。

順帝至正二年(1342),省房陵入房州,竹山仍隸房州,屬襄陽路。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改襄陽為府,領竹山、房縣、上津、鄖縣等縣。

明洪武七年(1374),省竹山入房縣,屬湖廣布政使司襄陽府。

洪武十三年(1380),復置竹山縣,仍屬襄陽府。

憲宗成化十二年(1476),設鄖陽府,竹山屬之,同時割竹山縣西尹店社置竹溪縣。

清沿明制。

圣祖康熙三年(1664),鄖陽府屬湖北布政使司,領鄖縣、鄖西、竹山、竹溪、房縣、保康6縣。

宣宗道光元年(1821),割竹山、竹溪、房縣之南鄉置白河廳(柳林白河口)。

穆宗同治三年(1864)裁白河廳,復原制。

1928年全縣始設區、鄉建置,全縣設10個區,180個鄉。

1932年,實行保甲制度,全縣下設9個區,107年聯保,401個保,3957個甲。

1934年—1937年,全縣并區,由9個區并為4個區。

1941年,裁區建鄉,由4個區并為2個區,區公所分設保豐、官渡街。

24個聯保改為1個鎮17個鄉。

縣政府直轄城關鎮、田家鄉等7鄉(鎮);保豐區轄麻家渡等8鄉;官渡區轄峪口鄉等3鄉。

1947年4,全縣分設1個鎮、8個區、11個鄉,下轄224個保。

1949年1月,竹山縣城解放,隸屬陜西省兩鄖專區。

2月,組建東(文峰)、南(田家)、西(溢水)、北(滄浪)、中(城關)5個區,區下行政區劃沿舊制。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廢除民國時期的保甲制,實行區、鄉、村建制。

全縣共設8個區,1個辦事處。

即城關區、溢水區、保豐區、永勝區、滄浪區、文峰區、田家區、官渡區、柳林辦事處(1950年6月改為區)。

下轄197個鄉,224個村。

1950年3月27日政務院批準,竹山縣改屬湖北省鄖陽專區。

1952年,撤銷鄖陽專區,竹山縣劃歸襄陽專區。

1952年9月,全縣改為1鎮12區,區以序數命名。

即城關鎮、一區(城郊)、二區(溢水)、三區(保豐)、四區(擂鼓)、五區(大廟)、六區(永勝)、七區(茅塔)、八區(滄浪)、九區(文峰)、十區(田家)、十一區(官渡)、十二區(柳林)。

區下設197個鄉,3個區轄小鎮。

1956年1月,改序數區為地名區。

同年5月,全縣由1鎮12區合并為9個區,鄉建置由個改建為93個,另設2個鄉級鎮。

1958年11月,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由1鎮9區改為12個人民公社,轄94年管理區,930個生產隊,3483個生產小隊。

1961年4月,恢復區建制,12個人民公社改為1鎮11區,即城關鎮和城郊、溢水、保豐、秦古、得勝、茅塔、滄浪、文峰、官渡、田家、柳林區,下轄95個人民公社,5個街道居委會,608個生產大隊,2887個生產隊。

1965年7月19日國務院批準,恢復鄖陽專區,竹山縣隸屬鄖陽專區。

1966—1967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興起,大搞破“四舊”、立“四新”,凡帶有“舊事物”性質的名稱,都在破除之列,全縣有5個區更名。

為了方便工作,1968年開始,先后將更改的區社名稱恢復原名。

1970年,鄖陽專區更名為鄖陽地區,竹山縣隸屬鄖陽地區。

1975年撤區并社時,將原來的區、鎮組成24個社、1鎮1礦,社為:潘口、溢水、太平、永紅、黃栗、保豐、擂鼓、秦古、竹坪、大廟、得勝、三臺、茅塔、雙臺、樓臺、滄浪、文峰、深河、田家、略口、官渡、蒲溪、柳林、洪坪。

鎮為:城關。

礦為:文峪硫鐵礦。

1980年3月撤銷文峪硫鐵礦。

1980年將太平、永紅兩個公社分別更名為麻家渡公社、牌樓公社。

1981年2月將浦溪公社與官渡公社合并。

1984年6月,撤社建區,恢復鄉政權。

全縣設11個區(城郊、溢水、擂鼓、秦古、得勝、茅塔、滄浪、文峰、田家、官渡、柳林),2個縣轄鎮(城關、保豐),7個區轄鎮(溢水、麻家渡、擂鼓、秦古、得勝鋪、田家壩、官渡),85個鄉(小漩、蘆葦、青竹、霍山、三臺、田灣、潘口、東川、金壺、松樹、白龍、雙桂、茶園、墩梓、牌樓、龍興、雙河、黃栗、紅衛、雙豐、新茶、護駕、鼓鑼、紅巖、桂花、水田、大溪、獨山、尖山、武家、寬坪、竹坪、店坪、龍鳳、金花、桂坪、大廟、全勝、花竹、廟埡、文峪、八道、復興、桃園、花園、吉陽、水坪、茅塔、羅家、左吉、雙臺、樓臺、擋魚、興旺、官坪、公安、治安、傅家、東欽、太河、長坪、天坪、茅壩、深河、兩道、花櫟、兩河、金銀、九華、峪口、吉魚、三吉、新街、梁家、自然、百里、莆溪、大坪、白河、龍潭、公祖、屏峰、洪坪、民主、墨池)。

全縣有484個村,7個居民委員會,3288個生產隊。

1987年9月,撤區并鄉,撤銷區(鎮)建制,將小鄉(鎮)合并為大鄉(鎮)。

全縣劃分為15個鄉(潘口、竹坪、牌樓、黃栗、大廟、雙臺三臺、滄浪、樓臺、文峰、峪口、梁家、深河、柳林、洪坪),10個鎮(城關、溢水、麻家渡、寶豐、擂鼓、秦古、得勝、茅塔、田家壩、官渡)。

下轄16個居民委員會,63個居民小組,501個村,3273個村民小組。

1994年9月29日,《國務院關于同意湖北省鄖陽地區、十堰市合并實行市領導縣體制的批復》國函〔1994〕98號,撤銷鄖陽地區,與十堰市實行地、市合并,將原鄖陽地區的竹山縣劃歸十堰市管轄。

2001年4月,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時,撤銷牌樓鄉并麻家渡鎮,撤銷黃栗鄉并寶豐鎮,撤銷峪口鄉并上庸鎮,撤銷梁家鄉并官渡鎮,撤銷茅塔鎮并雙臺鄉,撤銷三臺鄉并潘口鄉,撤銷洪坪鄉并柳林鄉,撤銷滄浪鄉并樓臺鄉。

全縣25個鄉(鎮)合并為9鎮(城關、溢水、麻家渡、寶豐、擂古、秦古、得勝、上庸、官渡)、8鄉(潘口、竹坪、大廟、雙臺、樓臺、文峰、深河、柳林),下轄256個村(居)民委員會,1470個村民小組。

2009年12月,將田家壩鎮更名為上庸鎮。

截止2014年末全縣下轄243個村(居)民委員會。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韩亚洲欧美另类一区 | 日本免费高清aⅴ乱码专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在线观看 | 久久中文字幕网站 | 亚洲视频i在线 |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观看 | 色先锋在线不卡2019 |